智利葡萄酒穿越百年孤独
广袤的南美洲地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还停留于那个百年孤独的魔幻大地。葡萄酒的热潮引发了酒迷对葡萄酒生产国的兴趣,世界上最狭长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智利,也就这样进入了中国人的视线。
.jpeg)
智利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当欧洲殖民者带着基督宝血来到这片大陆的时候。虽然由于欧洲受根瘤蚜冲击而给智利葡萄酒带来短暂繁荣,但是智利葡萄酒产业却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誉为智利酒行业“教父”的米古拉·桃乐丝(MigueTorres)引领了技术改革,酿酒业正式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但随后的年代,智利动荡的政局给了刚刚兴起的葡萄酒业巨大的打击。直到九十年代,智利葡萄酒才真正走入了正轨。
智利狭长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气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南纬30到38度的葡萄栽培的天堂地带,散落着十多个酿酒葡萄种植山谷。
优秀的产区,现代的技术,智利的葡萄酒具备新世界葡萄酒的特质。从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智利葡萄酒在国人的眼中到底如何?
相对于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商对自己风格特点的坚守,智利的葡萄酒商生产的是一种更灵活、商业化的商品。你想要什么样的酒,就给你什么样的酒。想要橡木味?好,那就给你橡木味。想要新鲜爽口易饮的新酒?那好,给你清新。这种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灵活的应对,给了智利葡萄酒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智利葡萄酒以一种多样化的,更贴近消费者口味和选择的姿态出现在专卖店中。
另外,对于注重生活品质、注重社会责任的这些小众消费群体,智利得天独厚的栽培环境造就的有机葡萄酒又增加了一个有力的砝码。
从智利葡萄酒曲折的发展历程和智利葡萄酒多样化的产区,能够发现与中国葡萄酒业惊人的相似。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也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几位元老级人物的奋斗下起家,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步入发展的轨道。广袤的地域使得如今在地域区划方面仍存在着争议,也反映了多样化的葡萄栽培气候。国内葡萄酒商还在为了升级苦苦挣扎、群雄混战的时候,智利的葡萄酒出口早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原酒的贸易。
除了卡曼纳(Carmenere),智利的葡萄酒没有发展出特色品种。卡曼纳虽然非常与众不同,但是因为结构感不强而无法成为酿制高档酒的最佳选择。而智利的主栽品种赤霞珠、霞多丽和中国的情况也基本一样。但是智利的葡萄酒,却能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依赖的重要商品。
可以说,智利葡萄酒正走在一条光明但是略显尴尬的路上。市场反馈良好,但前有被市场顶礼膜拜的传统旧世界产品,身边又有新世界同行的围攻,又恰巧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漩涡。智利的葡萄酒在这条前进的路上走得很积极,谁又能说这条路的前景不会很美呢?那中国的葡萄酒是不是也能够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呢?
相关商品
干露酒厂红魔鬼系列白苏维翁白葡萄酒(智利卡萨布兰卡山谷)(Concha Y Toro casillero del diablo sauvignon blanc)
干露酒厂红魔鬼系列卡麦妮/佳美娜葡萄酒(智利瑞贝尔山谷)(Concha Y Toro casillero del diablo carmenere)
干露酒厂红魔鬼系列黑皮诺葡萄酒(智利卡萨布兰卡山谷)(Concha Y Toro casillero del diablo pinot noir)
公主湾小海狸赤霞珠红葡萄酒187ml 6支装(Wine Beaver Varietal)
公主湾银帆精选加美娜干红葡萄酒(Velero Plateado Carmenere Bahia Princesa Maule Valley)
公主湾银帆精选赤霞珠干红葡萄酒(Velero Plateado Cabernet Sauvignon Bahia Princesa Maule Valley)
公主湾金帆珍藏西拉干红葡萄酒(Bahia Princesa Reserva Syrah Maule Valley)
公主湾私家珍藏赤霞珠干红葡萄酒(Bahia Princesa Private Reserva Carmen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