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悠闲和商业意识促成了有人真会去研究不同形状的杯型对不同酒之芳香的影响,即酒入口后的第一感觉印象。还果真让他们“发现”了芳香分子的“运动轨迹”,设计和制造出了不同形状的酒杯来“捕捉”这些分子(照片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人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酒杯对葡萄酒的影响,餐桌上酒杯的选择更注重的是美观、质地和气氛的烘托,因此高档的酒杯都是厚实的水晶刻花,且五颜六色的,直到1961年一场革命才出现,酒杯的表面趋于平面化、薄形化,杯身形状更是结合了有利于酒的特性之表现。
喝不同的葡萄酒是否须用不同的酒杯?这是个因人而言的问题,关键看我们对葡萄酒有多认真,多讲究。实话说,我对此问题也曾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但一次在里都(Riedel)酒杯专柜驻足观看时,里都的销售代表对我谈起了酒杯形状对酒入口后的差异。当时我对她的介绍也是将信将疑,认为有广告宣传之意图,不过我却将此事放在了心上。在大减价时,我有意买了几款较典型的葡萄酒酒杯,不过酒杯买回后我仍只用其中的波尔多型酒杯喝红酒。假期女儿回家,酒杯不够用(因为每套酒杯仅两个),因此我拿出四种形状的酒杯(两款红酒酒杯,两款白酒酒杯)分别来喝红酒和白酒,这是我第一次用不同的酒杯来倒同一种酒。当我将酒倒入口后有意识地体会酒在舌头的部位时,竟发现不同的酒杯果真如那位销售小姐所讲的那样。我怕我会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因此让女儿谈她对酒入口后的感受(她完全没有酒杯对酒入口后之影响的概念),令我惊奇的是,她在细口喝入酒之后所说的与我的感受一致。这使我信服了,酒杯对葡萄酒是有影响的,不同的酒杯会造成酒入口后接触到舌头的不同部位,而舌头部位的差异使我们对酒的酸甜之感都会不同,进而对酒的印象也不同。
现在人们选用葡萄酒杯已趋于一个共识:郁金香形!但国际上流行的郁金香型酒杯还可粗分为三大类型,一类杯口向内收拢,如同含苞待放的郁金香;另一类杯身向内收拢,到杯口时又略向外展开,象盛开的郁金香;还有一类酒杯的杯口也向内收拢,但杯身的高度与杯身最大处的直径基本是一比一的比例,象圆肚郁金香(照片2)。当我们将酒杯一点点横下使杯中的酒刚好到达杯口时,观察杯中酒面之形状,在第一类酒杯中酒面呈鸡蛋形(小头在杯口,照片3),第二类酒杯中如水滴状(尖头在杯口,照片4),在最后类酒杯中则看似象个变形的圆(照片5)。
含苞待放的郁金香形-用这类酒杯喝酒时酒入口时直间接触到舌头的中部,我们不会特别体验到酒中的甜味和酸度,因此适合自身酸甜谐调,酸度适中的酒。如红酒中的波尔多型酒,白酒中的霞多丽酒。
盛开的郁金香形-这种酒杯在酒入口时会将酒的重点放在舌尖,因此舌尖的味觉蓓蕾能更多地传递酒中的果味和甜味,因此特别适合酸度较高,为此需特别突出果味的酒,以平衡酒中的果味、甜度和酸度。如红酒中的黑品乐和白酒中的雷司令(干酒)。如怕酸的话,不妨用这种酒杯来喝酒,也会降低我们对酒中酸度的感受。
圆肚的郁金香形-当用这类酒杯喝酒时,酒会首先接触到舌头的后部,因此酸味蓓蕾会得到最大的刺激,这类酒杯适合用来喝果味浓烈,而酸度相对较弱的酒。如忌讳葡萄酒的酸度,千万别用此酒杯来喝葡萄酒。
如果酒入口后不是即刻下咽,而是用舌头在口中搅拌一段时间的话,则酒杯形状上的差异就并不重要,因为搅拌会使舌头的各个部位都均匀地受到酒的刺激;但如果酒入口后即刻下肚,那酒杯对酒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专业品酒时所用的酒杯是单一款式的ISO型酒杯。
另外,喝香槟酒或气泡酒时却要用完全不同的另类细高型郁金香型酒杯。我们或许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一种广口浅底的酒杯有时也被用来倒气泡酒,其实这种酒杯并不合适。但这种酒杯有时在派对上叠成宝塔型,将气泡酒倒在最上面的那个酒杯中,杯满后四处溢出的酒被分配到下一层的酒杯中,满后溢出的酒又继续往更下层的酒杯流,……直至全部酒杯都灌满了酒,这种具浪漫情调的方式会将派对推向高潮。在这种场合,气氛的营造和渲染远比气泡酒的饮用来得重要。不要因为在一次派对上见了人们是用这种酒杯喝气泡酒的,就在平时也选用这种酒杯。对气泡酒来说,观察气泡自杯底“喷发”而上的轨迹,及气泡的持续时间是衡量气泡酒的关键,广口浅底杯在这方面的表现是不尽人意的(照片6,7,8)。那种广口酒杯有人称是根据法王路易十五的情人庞芭杜夫人的乳房设计的。如果这种传说可以被信,那是否会有人再传目前流行的细高型郁金香型酒杯是根据某为著名男士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