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兼葡萄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华,1982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同年考取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园艺系贺普超教授的出国研究生,远涉重洋,赴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留学。学成归来后为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体系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与宁夏的贺兰山东麓结下了不解之缘,发现并推进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新产区的发展。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部干旱带(红寺堡)可持续发展论坛”会上,记者就宁夏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对李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对目前宁夏大面积发展酿酒葡萄怎么看?
李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个人的感觉,大家发展酿酒葡萄积极性很高,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但规划必须要有前瞻性,必须将三个限制条件考虑进去,即埋土、防冻、生态。另外就是市场问题。从目前国际国内酿酒葡萄实情看,市场问题不是大问题,但要在规划上真正下功夫,换句话说,只有科学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市场才不存在问题,否则,市场就有问题。走到哪儿都是赤霞株,如果宁夏葡萄酒都是这一个品种,没有独特的风格,肯定影响竞争力。
品种趋同化,产品趋同化,就是没想到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宁夏要做大葡萄酒产业,而不是做成一样。全区都必须要有贺兰山东麓的特色。
记者:你几次讲到贺兰山东麓特色,具体到红寺堡,你认为应该是什么特色?
李华:首先,红寺堡在地理位置上也属贺兰山东麓,其选择发展酿酒葡萄是非常英明的。贺兰山地理标志已实现原产地命名,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贺兰山东麓很有名,要学会借助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但是,说到特色,区内各个产区都得有独特的风格,红寺堡要区别于玉泉营、黄羊滩、青铜峡的风格,避免同质化,就像中国菜有不同的菜系一样。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出路就没有问题。
记者:你如何评价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的管理及技术水平?
李华:一定要科学管理。如果要我向自治区提建议,必须要有政府营销。用贺兰山东麓地理标志的产品不多,但是从政府,到协会,以及公众媒体,宣传贺兰山葡萄酒的不多,形不成活力。区内这些企业也没有形成活力,这样就会影响宁夏葡萄酒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要科学的运作,把贺兰山东麓具体到一个共同生态带里,先作为生态概念,再作为地理概念,而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把类似的地区都划进来,再申请一个地理标志,也就是小的地理标志,譬如“红寺堡”,不这样做的话,就会造成混乱。另外,对一个地理标志产品来说,概念下面所辖的范围越小,价值就越高。像法国波尔多,大地理标志下面就有很多小地理标志。
要把地理标志的内涵吃透。有些部门,特别是执行地理标志的部门认识不透彻,仅把它当成一般的认证。
记者:你能否对宁夏葡萄产业的发展提几点具体的建议?
李华:干旱地区必须节水,现在的模式不利于节水。
大面积发展酿酒葡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大水漫灌必然导致病虫害。还有,不注重品种的多样性,很容易造成一种虫害的大面积流行。
其次,人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培训工作应该走在前面。专家的技术要简单化,如果我们的技术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接受,那么,产业就不会发展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