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诗中的名句。作为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阳关在古代已几尽天边了。今天却不这样,天南海北旅游的人坐着火车、汽车、飞机来到敦煌,看了莫高窟、月牙泉,他们更想来阳关走走。
要上阳关,必须经过一片村落,这就是阳关脚下的龙勒村。因为阳关旅游的火热,这村子也成了旅游者眼中的美景。走进距敦煌市70公里的阳关镇龙勒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柏油路、新颖别致的小康房、家家门前流淌的溪水和成片成片的葡萄园,标志、丰田、北京现代等名牌小车在这里随处可见。旅游旺季更可以碰到操着不同语言的老外在这里停留、游玩。而一串串宝石玛瑙般晶莹的葡萄,不仅能滋润他们干渴的嘴唇,也一次次作为背景被他们拍进了相片中。
在一个葡萄农家园里,38岁的村民段海宏自豪地说:“靠种植葡萄,我开了农家园,买了小汽车,建了小康房,在城里还买了楼房。是葡萄让我脱贫致了富。”像段海宏这样依托旅游办起的农家园还有七八家,年接待中外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近100万元。
特色产业鼓足了农民的钱包,富裕起来的农民修建小康住宅,购买小轿车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时尚。走进龙勒村村民许静去年新建的高标准小康房里,让我们随行的城里人着实羡慕,电视机、冰箱、电脑、高档家具一应俱全,加上别具匠心的布局和新潮装修,让人耳目一新。朴实憨厚的许静热情接待了我们。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他家4口人,种着6亩地,主要种小麦和红萝卜,一年收入1000多元,过年才能吃上肉,穿上一件新衣服,所以天天盼望过年。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葡萄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他种的10亩葡萄一年能收入10万元,去年投资18万元又新修了小康房,农民们现在的日子真是天天在过年。
长期以来,阳关镇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农民主要以种植红萝卜、小麦、大葱等为主,农业结构单一,缺乏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近年来,农村调整了结构,种葡萄使农民很快致了富。
龙勒村村民殷军今年43岁,是村里有名的葡萄经纪人,他家种植葡萄13亩,还开了一家农家园,一年收入30多万元。殷军从1998年开始从事葡萄经纪人这一行当,今年由他经办外销的葡萄就达2000多吨。殷军告诉我们,随着今年市上加大宣传,葡萄品质提高,阳关葡萄的名字在外面越来越响,再加上敦煌铁路开通,航线航班增多,葡萄运输更方便了,来阳关的客商也多了,葡萄是供不应求,今年由于葡萄早早没货了,他还给客商退了近200万元的货款。由于葡萄打出了知名度,鲜销量逐年增加,市场拓展顺利,销售市场由以往的周边省市,辐射到了北京、广州、四川等十多个省市,部分还远销俄罗斯等国家,鲜销率达95%以上。
陪我们采访的龙勒村村委会主任雷天虎说,龙勒村全村97户人,耕地面积1800亩,99%的耕地种上了葡萄。2008年,全村葡萄总产量达860万斤,经济总收入达1100余万元,人均葡萄收入达到3.2万元,其中收入30万元以上的有6户,20万元以上的有15户,收入1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80%,农户收入居酒泉市和敦煌市首位。目前,全村修建小康住宅78户,在市区购买商品房的有57户。程控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家家拥有摩托车、小四轮拖拉机,户户拥有手机、家庭影院,57户农户还购置了私家车,42户农户购买了电脑。龙勒村的农民尝到了种葡萄和旅游带来的甜头,连许多城里人也投来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