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会员请[登录]  新用户请[免费注册]

关注老宓讲酒

查看购物车 现金兑换券 选购攻略 所有分类 用户申诉

团购热线

所有文章 > 美容与健康(Wine Life) > 热点趣闻(News!) > 葡萄酒报道(Wine Post) > 云南葡萄种植户靠专利困境突围
云南葡萄种植户靠专利困境突围

         一项专利技术,减少了葡萄病虫害,降低了葡萄损耗率,使云南弥勒县的葡萄种植户走出了葡萄种植成本上升、收购价格下降的困境。如今,摆脱传统农业的路子,推广专利技术,利用科技致富,正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共识。

  当怀揣着“每亩每年至少能带来2000元纯收入”财富梦想的云南弥勒县葡萄种植户们,经历了肥料、农药、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天公不作美”的打击后,他们一度想选择逃离。然而,2006年底,一项名为“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的出现,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留守了下来。

 

  如今,快2年过去了,本报记者走访发现,使用了该项专利技术的葡萄种植户普遍获得了大丰收,而未使用的种植户们仍是一肚子苦水:生产成本节节上升、收购价格却因恶性竞争而持续低迷……

 

  葡萄种植户遭遇困境

 

  正是葡萄采摘的大好时节,葡萄架下却不见采摘人的身影,葡萄架上,成串的葡萄正腐烂变质——这是记者2008年8月7日在弥勒县弥阳镇菜花村葡萄种植户张延输的葡萄园看到的景象。曾经是众多村民羡慕对象的张延输,在“风光”了10多年后,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葡萄种植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的现实。

 

  张延输回忆说,他是1991年作为技术指导员从东风农场来到菜花村的,后经人介绍,承包了100亩地,开辟园区种起葡萄来。当时,弥勒县种植葡萄的人不多,品种也少,几乎所有种植户都种一种名为“水晶葡萄”的土生品种。这种葡萄口感好,稳定性和抗病性强,每年打几次农药就行了,不需太费心。不仅如此,上世纪90年代,这种葡萄每公斤能卖到2元至3元,按每亩收获2吨葡萄计算,除去成本,每亩至少能带来2000元的纯收入。为此,张延输在当地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然而,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大量菜花村村民开始改行种植葡萄。该村的葡萄,也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高峰时的5000亩。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整个弥勒县的葡萄种植面积约3万亩,到2004年前后已发展到8万多亩。

 

  葡萄种植疯狂扩张的结果,是葡萄收购价格的连年下降。张延输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2000年前后,随着大量外来葡萄品种的引进,新品种在为种植户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一系列稀奇古怪的病也随之产生。张延输就亲眼看到,一种名为“炭疽”的病一夜之间毁掉了一种植户所有的葡萄。

 

  “除病虫害外,成本压力也不堪重负。”张延输告诉记者,近几年,葡萄种植成本上升很快,原来500元/亩的肥料、农药费用,如今已达到1000元/亩,人工成本也从1000元/亩涨到目前的1500元/亩至2000元/亩。此外,土地租金、运输成本等也在上涨。

 

  “能保本已经算不错了”,据张延输介绍,菜花村有100多户种植户,今年大约有20%出现了亏损,50%的种植户同他情况差不多。

 

  “弥勒县总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葡萄种植面积已从高峰时的8万亩回落到目前的4、5万亩。”弥勒东风农场党委书记俞晓常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已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专利技术展示“魔力”

 

  与菜花村相隔2公里,记者在弥勒县干冲村绿丰葡萄种植园看到的情景,却与在张延输的葡萄园见到的情况大相径庭:这里是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才到园门,就见几辆卡车停在那里,工人们正在将葡萄装箱。一问始知,这批货将运往四川和广东。一位满身挂着尘土的中年妇女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她就是此葡萄园的主人魏萍,从云南省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种植葡萄至今。

 

  “多亏了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专利技术,才有了我今年的收成”,魏萍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她的农大老师就向她推荐了这项技术,当时,她只是试验性地种了1亩,结果这1亩的收成非常好,其余的则比较差。于是,今年,魏萍所有的葡萄种植都使用了这项技术,最终是“大获全胜”。

 

  据魏萍介绍,这项专利技术运用起来十分简单,只需在葡萄架上搭一个棚,铺上一层薄膜,但效果却非常显著,病虫害少了,也不再烂果了,过去平均30%至50%的损耗如今下降到5%以内,施肥、打农药的次数也明显减少,采摘期反而延长了1个月左右。

 

  云南省农业大学教授李成云告诉记者,云南葡萄的挂果和采摘期集中在雨季,雨水一来,落果和烂果现象就十分普遍,且受雨水“侵蚀”的葡萄容易“犯病”。如今,在葡萄上搭一个棚,铺上一层薄膜,既避免了雨水,引导雨水自然流下进行灌溉,同时又提高了棚下的温度,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

 

  “今年尽管各项种植成本上升很快,但利润上升幅度更大”,魏萍告诉记者,去年其葡萄园每亩利润500元至600元,今年却上升到2000元左右。

 

  推广专利技术实现“共赢”

 

  同是弥勒县的葡萄种植户,在成本压力面前,两个葡萄园结果却大相径庭。

 

  “探究原因,还是一个科技意识的问题。在新技术、新成果面前,‘敢于吃螃蟹的人’往往能够成功化解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李成云认为,目前,很多农户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道路上,政府部门应加大新技术的扶持和推广力度,让农民用好的专利技术,科技致富。

 

  据记者了解,云南省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曾达20多万亩。但由于云南干湿季节明显,降雨季节往往与葡萄成熟期重叠。长时间的持续低温阴雨导致葡萄主要病害大暴发,致使葡萄产量锐减,损失量都在50%以上,有的葡萄园甚至绝收。防治技术上的困难,使很多果农逐渐放弃葡萄种植。

 

  不过,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例如,针对葡萄病虫害的问题,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专门展开科技攻关,弄清了云南葡萄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生、流行规律,明确了雨水就是葡萄多数重要病害的“罪魁祸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搭建避雨棚降低葡萄病害发生的新思路。从2006年起,项目组在云南省科技厅和财政厅的支持下,在葡萄种植大县弥勒由点到面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使用该项专利技术的种植户反映,该技术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搭棚后的葡萄损失率从原来的60%至80%减少到5%,每亩可新增产量1000公斤至1500公斤,增加产值3500元至5000元。

 

  据云南省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介绍,下一步,项目组还将扩大示范试验范围,将专利技术推广到昆明、楚雄、大理、文山等州、市。从明年开始,力争使该项专利技术在云南主要葡萄产区得到推广。(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0 条评论

用 户 名: 酒圈网友
电子邮箱: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购买前请确认达到法定饮酒年龄!酒圈网不销售任何含酒精产品给18岁以下人士!

京ICP备2021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7000065

营业执照编号:911101087684815340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11080108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