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可谓是中国酒业“大手笔”的一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众多知名酒企热炒奥运营销或非奥运营销。赞助运动项目、隆重发布新品、文化与 伪文化的对抗,一度把中国人眼中吉祥的金猪年助推得更加风风光光。然而,在拨开这一片繁华与喧闹的营销浓雾后发现,酒企和酒品生存与发展所仰仗的产品质量 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提携”,反而在表面风光的映衬下显得有些灰头土脸。
近日,内蒙古宁城县八里罕老窖酒厂总经理李学军对《华夏酒报》 记者表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酒企开展营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行业进步的表现之一。然而,酒行业与消费者日常饮食和食品安全的密 切程度,要求酒企必须把产品质量永远摆在第一位,尤其是对酒行业的新生力量而言,不能盲目追随大酒企的脚步,偏重营销而忘记了酿酒人的本分,心系产品质 量、返璞归真地踏实酿酒,才是中小型酒企的生存之道。
对多数大中型酒企而言,拥有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的生产工艺,有足够的人力 物力去精心培养窖池,对水质的净化、软化等处理工艺有严格的标准,对产品的原料也有相对宽裕的挑选余地,还有能力根据情况培植产品的风味,这些条件共同培 育出了质量上乘的产品。在保证了产品质量之后,有实力的企业还能做做广告、搞搞赞助,使产品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深刻。
而对中小酒企而言,多半都没有这么多优厚的条件,甚至于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技术。有限的资金是用来添置设备、攻关技术还是用来包装产品、塑造形象?捉襟见肘的现状使中小酒企陷入了抉择的困境。
对此,李学军说出了他的心声:中小型酒企在发展初期多半都面临这样的难题,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坚定地摆正本末关系。质量和形象如同一顶帽子和帽子上的羽 毛,羽毛能为帽子生辉,帽子会因为有了羽毛而更加畅销。然而,羽毛再绚丽也只是帽子的装饰,没有了羽毛的帽子或许会黯淡一些,但是无论多么漂亮的羽毛,若 是插在一顶破帽子上,也不会受人欣赏。
对酒企而言,产品形象是依托于酒水质量的,酒水质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使用价值”,产品形象 是“附加值”, 脱离了“使用价值”,“附加值”再高,也不过是无本之木。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人们的视线,却无法逃脱时间的检验。因此,中小型酒企在衡量 “使用价值”和“附加值”孰轻孰重的时候,应在产品质量的托盘上增加一个砝码,那就是企业的长期发展。
酒业越繁荣,越需要清醒地抓住 那些传统的、朴实的,甚至略显陈旧的想法与做法,“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在如今经常被看作是假大空的口号,但恰恰传达的是一种永恒的企业发 展真谛。对发展中的中国酒企而言,需要透过纷繁芜杂的表象,回归到对产品质量最初的虔诚和信仰。唯有这样,才能享受到在健康根基上成长起来的营销之花所带 来的夺目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