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国际化将有新进展
近年来,中国酒业国际化是像雨、像雾、又像风,让人琢磨不透,随着外资对国内啤酒、葡萄酒进而是白酒行业的逐渐渗透,中国酒行业迎来了“没有走出国门的国际化”时代。客观地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市场越来越被国外企业看好,包括烈性酒在内的许多国际酒类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法国白兰地、俄罗斯伏特加、苏格兰威士忌、日本清酒、韩国真露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分割着中国市场。相比之下,中国白酒还在背负着民族工业的重担孤芳自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路途仍然遥远,批量进入全球主流烈酒市场的希望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是徘徊于每年出口3~4万千升,出口额仅1亿美元左右。前不久,茅台酒厂总经理袁仁国聊起白酒行业形势时,深有感触地说:“国家政府部门、各级领导人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白酒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白酒跨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为中国白酒真正走向国际创造条件。”江苏洋河酒厂总经理张雨柏认为,在洋酒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形势下,中国白酒在守住自己地盘的同时,应该主动出击,加大谋求发展海外市场的力度。无独有偶,近日,王延才理事长透露,提出打算在2008年召开国际酒业大会、为中国白酒寻求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契机的设想,这无疑将推动2008年中国酒业国际化的进程。看来,2008年,中国酒业离世界不再遥远,实现中国酒业国际化的新突破不是梦!
预言二:
全方位高端化、品牌化将成新亮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酒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食品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同期食品饮料行业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子行业。随着整个酒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酒水流通渠道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整个行业及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经销商,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销”向“商品运营”的转变,而下一个命题便是渠道的扩张与品牌化。对于企业而言,不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最终的目标便是实现品牌化,目前酒水经销商发展将迈向渠道品牌化的时代。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人们的收入也在同步快速提高,经济和收入的增长,给酒类产品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机遇。据统计,我国酒类销售额的增速,是我国GDP增速的两倍多,这其中除了销售量的增长外,更大的份额来源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平均价格的提高)。各传统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或超高端品牌,酒类消费“高端化”、“品牌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光是产品,就连渠道等也一再向“高端化”、“品牌化”的方向迈进,由此看,2008年酒类全方位的高端化、品牌化将成为酒业新亮点。
预言三:
奥运圣火烧红酒业营销半边天
2008年,一把奥运圣火将点亮中国酒业的营销天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国内企业都想借此空前未有的大好时机赚个盆钵罐满,在酒类品牌中,长城葡萄酒、青岛啤酒都相继拿到了本届奥运会的独家赞助权,而白酒品牌却因广告受限等原因无缘入门,但真正有实力砸钱搞赞助的白酒企业还毕竟是少数,更多者还是想如何借势奥运助推品牌,现在不少的企业都欲通过奥运会的各级平台达到品牌传播、形象提升乃至销售促进的目的,有实力的大腕企业考虑的是赞助体育赛事、新闻报道或用品冠名的这些大动作,而中小企业则考虑的是如何顺势借力、四两拨千金。但不管是何手段,一个目的,借奥运这把火,烧它个2008满天红!
预言四:
涨价成为市场圆舞曲
前几年能喝到便宜的好酒,但在2008年这种情形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成本决定着价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说:“根据各方面的统计、观察,目前中国正在迈入高成本时期。”也有经济专家预测,2008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将高于CPI的增长速度。原料、运输、物流、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成本价格的上涨充分表明:未来一段时间,酒涨价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就啤酒为例,从长远来看,随着国际市场啤酒原料价格的飙升及中国啤酒原料需求量持续上升,啤酒价格上涨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啤酒大麦进口国。中国大麦进口量的90%左右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由于天气干旱,2006-2007年度澳大利亚大麦产量从上年度的990 万吨急剧减少到了370万吨。国际大麦出口锐减,中国啤酒行业对大麦的需求却在增加,涨价压力直逼中国啤酒业。原料及辅料供应的短缺,导致原料价格的上涨,从成本推动的角度来看,原料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影响啤酒产品价格的变化。啤酒本身属于微利行业,企业仅靠节约成本来避免成本的增加,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长远来看企业要继续生存,涨价就成为必然。就白酒价格上涨来说,应该与粮食、大麦等价格上涨有联系,因为原料成本上升将会平摊到每瓶白酒,造成目前范围幅度的上涨。有专家按照每斤白酒消耗3斤粮食计算,1996年白酒业消耗粮食为2400万吨,相当于中国人近3个月的粮食消耗量,国内以粮食为原料的大型酒装置将难以承受原料成本而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以粮食为原料的酒企业占到了70%,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无疑抬高了酒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粮价使得停产企业增加,导致酒的供应量有所减少,产能无法有效扩大;在经济学中,广义上的企业成本包括诸多方面,如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物流、生产设备、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乃至国际大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等。所有这些因素,在2008年将会有所表现,不管怎么样,不能白忙活,自己必须赚到钱,才能活下来,因此,克服成本压力,保持价格上涨将成为2008年的市场主流。
预言五:
循环经济仍将是重头戏
有人说,2008年,循环经济还循环不循环,答案是肯定的, 2008年循环经济将继续循环下去,要在酒精以及白酒、啤酒、黄酒和葡萄酒等行业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生产方式,提倡综合利用,搞好“三废治理”,实现清洁文明生产。因为推广循环经济既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和政府的号召,全社会要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所以,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 2008年,将针对酒类生产污染物产生量相对高,资源利用率低,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在行业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意识,倡导企业采用高效资源利用技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开发新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08年,科研重点要放在突破酿酒生产头、尾两部门,原料处理和废糟渣处理的关键技术上。酿酒行业每年有大量废渣、废液排放,在利用原料中的淀粉之后,粮食中所含蛋白质、部分淀粉、纤维素均保留在这些废料中。酒精生产中每年即可排出约1800吨废糟液,现在基本未全面利用而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进行回收利用,加工高蛋白饲料是可取的途径。现综合利用过程中,酒精废液的分离、蒸发等关键设备和工艺都有待于开发和研究,酒精生产前期玉米原料预处理、干法脱胚;综合利用生产玉米油、粗质淀粉等提高加工附加值的工艺设备都要下大力量研究或引进消化吸收。对白酒人工老熟、减少贮存损失的工艺技术以及白酒香味产生与工艺的关系等,必须完成理性的研究,从单纯经验方式向理论指导生产转变。
因此,循环经济仍将是2008年的中国酒业发展的重头戏,2008年仍然将大做循环经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