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打造出新天西域高端酒,成功将长白山冰酒包装成少数人的奢华举杯,金炜先生算是葡萄酒行业高端市场崛起的力行者。但对于千元红酒,他提出了自己的忠告,目的一是降温,二是希望各品牌量力而行,否则会陷入死地。
说起葡萄酒,人们总是习惯想到法国以及欧洲;提起名酒好酒,人们也首先会搬出满世界响当当的波尔多五大名庄;内行些的,则更如数家珍般地评说一番勃根弟的罗曼尼·康帝那些小产区酒庄贵上天去的名酒。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事儿一定会在中国发生,近来,标价上千的葡萄酒已经热烈登场。
谁在攀登摩天岭?
记得一部战争片中有一段扣人心弦的场景:敌我双方在摩天岭两边奋勇攀爬,谁把红旗插上主峰,谁在战场上就能势如破竹。今天的红酒市场,热爱攀登摩天岭的弟兄们已经崭露头角,劲头十足。显然,攀登摩天岭决不同于吃饱了没事逛个街遛遛狗,背后都有自己的大秤杆小算盘。在笔者看来,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尽可对号入座。
第一类,锦上添花型
中国葡萄酒市场挺大,怀中有锦的也就只有那么几家。作为主流一线葡萄酒品牌,已经在中国红酒英雄谱上鼎鼎有名,市场沙盘上的小红旗也早已插遍大江南北。无论是张裕的爱斐堡,还是长城的君顶,打造高端系产品只是战略意图下的战术动作,决不会以此为核心战略。把红旗插上最顶峰,背后的战略意图往往是:山上红旗不倒,山下彩旗飘飘。通过不断拉升品牌高度,实现对广阔市场的扎实把控。
第二类,咸鱼翻身型
这条咸鱼,叫做山葡萄。数年前的“三精一水门”,让山葡萄酒形象大毁,其中遭受重创的就有长白山。一场风波下来,即便是严格符合各项指标并参与山葡萄酒新国标的制定,但还是只能晃在低端市场。
近年推出的长白山冰酒,直指高端奢侈品,而其战略意图却更多地靠向以冰酒的奢华之旅完成其原料价值的高度实证,进而带动提升旗下众多山葡萄产品的内在价值,以此实现品牌整体发展,获得消费认同。这就好比体育界,一直说黄种人的体质不如黑人,那咱刘翔就给你来个110米栏冠军外加世界纪录,看你还说啥!
第三类,自娱自乐型
这一类型多是怀揣巨款半路出家,也有可能是潜心耕耘多年突然灵机一动,于是空造出一个高端品系来,自己心中实在是喜欢,爱不释手,琢磨琢磨插上一根高价草标,动辄双手捧好了送予贵客佳人,言必称此酒甚好价格逾千,贵客笑笑佳人瞟瞟,心中狐疑不动声色搁于一旁,再不过问。自娱终究变成自愚,恐成笑柄。
第四类,东施效颦型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到了高端葡萄酒这儿,一些企业无论从自身实力还是外部环境来说,都够不上打造高端品系的高度,战略上战术上也都无此必要,但是听说一线美女们抹了胭脂涂了口红,便也跃跃欲试,悉心装扮一番,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盲目跟风最终换来昙花一现——运气差的连昙花香都没闻着,弄出个四不像来,贻笑大方。
高处能否胜寒?
无论是波尔多五大名庄,还是勃根弟著名的小酒庄,每一支价格成千上万的名酒,都有自身足以支撑其价格的来历和理由。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支撑。
国外名庄酒的故事我们没有,所以国内葡萄酒品牌的形成,走的也是另一条路。在国内要做高端酒,要加上有中国特色的两大参数。第一个参数是企业要财大气粗,高端公关活动、海量广告投放、大手笔品牌运作,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带历史韵味的酒庄,只要财大气粗,就能活生生造一个出来;第二个参数是包装要诱人,中国红酒这么多年,发展最为迅猛的竟是联动的包装设计业,金、银、铜、铁、木、皮,能上的全上,就差镶颗祖母绿!
笔者认为,国内高端产品的巅峰行走,必须具备上述参数中的若干个。但是,要想高处胜寒,最为核心的竞争点还是在于资源特性和意见领袖的支撑。
在资源特性上,君顶酒庄有“世界七大葡萄酒海岸”在蓬莱的合作宣言,实际上等于是获得了国际顶级产地的品牌背书;长白山冰酒所依靠的东北极限冷资源以及可以坚持到零下45度的寒地葡萄,以资源稀缺取胜。资源特性其实就是高端产品价格背后的价值基础,有此基础,方可高端。
酒再好,酒再贵,还要看谁在喝。这个时候意见领袖至关重要。张裕爱斐堡拉来具有国际公信力的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和ISG(全球最顶级最权威的葡萄酒专业机构),成功将高端意见领袖与品牌紧密捆绑。在我看来,无论标价几何,一款高端产品如果没有得到意见领袖这个群体的接受,那么这款产品最终只能是自娱自乐。
贵的狠过对的?!
奢侈品本来代表着一种进取精神,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是进取精神的表现,我们的业界领袖们进军葡萄酒奢侈品、在高端产品上精益求精,同样也是进取精神的表现。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有评论这样形容“亚洲人习惯将昂贵与奢侈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奢侈80%与价格有关,日本人曾被认为是最盲从的消费群体,而现在中国人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一些人将奢侈品与价格直接挂钩,根源于暴发阶层的心理需求。正是物质欲望和心理需求促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土壤的日益肥沃,喧嚣尘上的“中国奢侈品时代即将来临”之说为各类葡萄酒高端产品的推出打了一针强心剂,国产千元以上的葡萄酒便有了频频举杯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当然,消费金字塔理论揭示的基本结构总是大众消费是塔基消费。就整个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水平而言,从人均0.3到0.4升,只是量变的开端,真正要达到人均7升的国际平均水平,依靠的还是普通葡萄酒产品的平民化消费,纵观国际红酒消费市场,无论是旧世界的法国,还是新世界的美国,当地价格几块到十几块的红酒还是主流。
意见领袖在塔尖轻轻摇晃着高端红酒,塔基底座的平民红酒消费才是真正改变中国葡萄酒历史的力量。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自娱自乐、东施效颦之流外,中国高端葡萄酒产品的践行者们,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