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会员请[登录]  新用户请[免费注册]

关注老宓讲酒

查看购物车 现金兑换券 选购攻略 所有分类 用户申诉

团购热线

啤酒企业区域性角力

  某啤酒企业的区域性角力战

  题记:A企业为区域性啤酒强势企业S在C地区生产基地,生产能力12万千升左右,实际生产和销售规模约6万千升。B为全国性品牌,距离C地区200公里有两个生产基地。C地区啤酒容量约8万千升。

  背景:2006年底,B品牌借荣登全国销量冠军的的威风,剑指C地区的A品牌啤酒。一场血风腥雨的啤酒连环攻防战斗在C地区拉开。通过2007年一年的七个回合的较量,B品牌取得比去年同期增长30%的销售业绩,而A企业虽然销售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取得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20%。残酷竞争没有消灭对方,却让两个企业得到各自所需要的双赢。

  在C地区,6年前A企业为一个地方小厂,生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低下,在面临倒闭的时候被S收购后获得重生的机会,六年时间A品牌借助被S企业强大的资金和品牌优势抓住历史机遇,一跃成为当地啤酒龙头企业,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地头蛇”。

  而B品牌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成为全国性啤酒巨头,而在C地区不管怎么对A品牌的狂轰乱炸,却始终是强龙难压迫地头蛇。

  第一回合:产品升级战

  出招

  B品牌针对A品牌在中档产品上的优势,采取产品升级跟进战术,推出新品替代老化产品,拉开产品差距,力求在产品上保持优势。其措施如下:产品升级上,包装采用白色玻璃瓶,金色商标.用超中高档的产品,却定位在中档价格3元左右,在高促销的力度下冲击对手成熟产品.即用高档产品的包装攻打对手的中档产品。

  接招

  A企业绝地反击,顺势而上。A企业没有在3元价位与对手纠缠,而开发出白色玻璃瓶,金色商标.用超中高档的产品,而定位在4元的价位。

  结果

  两个新品都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产品升级成功提升A企业的地位和形象,最关键的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这是B品牌和A企业都没有预料的结果。

  第二回合:专场封锁战

  出招

  B品牌为了推广新产品,决心大力投入专场促销资源,开始在C地区大肆的买断终端的策略,专场的质量从A类店扩展到B类店,最后连C类店都纳入范围,数量和规模遍布大街小巷。

  接招

  A企业看到自己生存危机,奋起反击,首先加大专场资源投入,巩固自己原有场地,同时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对B品牌买断的场地骚扰。

  结果

  几经折腾后B产品的大多专场店成了混场,这让B品牌非常难堪。而A企业通过专场的投入,也有效抵制B产品新品上市的冲击,稳住自己的阵脚。

  第三回合:店招灯箱战

  出招

  B品牌为配合品牌全国化形象,开始对C地区大量投入形象店包装策略,一时间出现一条条街道都是的B品牌醒目夺眼的店招灯箱,甚至B还给形象店包门柱,装修店面墙头的费用。

  接招

  A企业在前期原有店招基础上,跟进制作一些店招和灯箱.

  结果

  B品牌在这场战斗中占据明显上风,B品牌的形象宣传形成巨大的势能。

  反观A企业的仓皇跟进,企业和品牌形象传播分散,不但店招促销资源浪费,最关键是缺乏统一设计和运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通过烧钱B品牌的知名度得到空前提高,同时B品牌的店招数量占据整个店招啤酒类的70%左右,而A处于下风。

  第四回合:啤酒节冠名战

  出招

  B品牌首先提出要在C地区举办啤酒节,在C地区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而B品牌获得政府商务局的支持,这次啤酒节活动在C地区有非常大(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的社会影响。

  接招

  A企业获悉该消息非常惊慌,如果B品牌成功得到冠名资格,这对A企业的品牌和经销商具有巨大的毁灭作用,作为本地企业如果没有得到这样首届啤酒节冠名资格,也意味着公司在当地社会各界面前失语。所以获得啤酒节的冠名和举办机会是公司的大事。A企业成立专门的活动小组,动用各种资源游说政府高层。

  结果

  最后由政府出面协调,提出两个企业在统一的"消夏啤酒节"的名义下,分时间段举办二次啤酒节,而A企业作为本地纳税大户,先B品牌7天举办。

  通过较量,A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而A企业通过这次活动企业凝聚力得到加强。

  而B品牌把煮熟的鸭子弄飞了,不免让人深思和遗憾。

  第五回合:网络渠道争夺战

  出招

  B品牌根据网络渠道上的态势,打破原有品牌代理制,在C地区调整网络结构,首先对将城区原三个品牌经销调整,通过挖脚和新开商家变成八个分区域经销配货商,建立统一品牌分地区配送制度,达到缩短渠道环节。在其他地区不断挖脚A品牌重要经销商,不断充实经销商队伍。并且武断的要求,所有B品牌经销商不得经营A品牌产品,并且给每个专卖商家配车和配人,走自建专卖渠道和公司直接控制终端的模式。

  接招

  A企业得到消息,简直不感相信,作为竞争弱势的B品牌,居然在A品牌强势的区域搞专销。因为A企业也曾经想过类似的办法垄断渠道,而达到抵制竟品的目的,却从未成功。面对B品牌渠道的专营,A企业被迫也提出渠道专营。

  结果

  在B品牌的强制执行和A企业被动强制跟进下,C地区的渠道泾渭分明,而A企业也在渠道专营的形式下,借势稳定自身渠道,而B渠道经销商也逐步发展.然而由于B品牌网络调整,造成利益分配不均,出现经销商队伍不稳定的危机.

  第六回合:人员挖脚战

  出招

  B品牌为了瓦解A企业销售队伍,提出高薪挖角的骨干销售人员、促销人员和重要经销商。

  接招

  A企业利用感情劝说,和提高待遇留住关键人员,对部分经销商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威胁利诱让其保持立场。

  结果

  B品牌得到一部分骨干促销人员和重要地区的商家。而A企业丢失一部分人员。

  最后一回合:战斗仍然继续和意外的结局

  A和B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通过竞争A企业获得新鲜的生命力和更强竞争能力,而B企业也得到自己市场份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B品牌的坚持不懈的攻打,让A企业没有堕落下去。

  没有想到的结局,B企业只顾调整网络和挖角竞争对手,却给另外的一个啤酒企业D的机会,C地区历史最大的销售队伍倒戈事件发生了,原B企业的地区经理带领他的2/3团队跳槽到D企业去了,而D企业是全国啤酒行业的亚军,D企业利用高薪挖脚B的销售团队,并借原B品牌调头经销商的网络渠道,在强大的促销投入下,顺势进入C地区市场。

  虽然A没有经历这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A企业也走掉一些年轻人。虽然A没有输掉现在某次战斗,但是A却丧失取胜未来.

  客观的讲,A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体制,从某钟意义上讲,根本不是S企业的分公司,也许6年前的收购是一个失败,虽然S企业名义上收购了A,为什么不能够说是A反利用或者是反收购了S呢?

  另外,A企业的文化到底是什么?也许是有点狭隘性、有很强的排外性和盲目崇上的文化吧!

  呵呵,落后的国有企业的弊病都有共同点吧。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0 条评论

用 户 名: 酒圈网友
电子邮箱: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购买前请确认达到法定饮酒年龄!酒圈网不销售任何含酒精产品给18岁以下人士!

京ICP备2021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7000065

营业执照编号:911101087684815340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11080108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