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宁夏永宁玉泉营地区地处贺兰山东麓,是国家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地带,这些年在国内外小有名气,当然主要是在葡萄酒行业内,因为这里的土壤、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特别适宜酿酒葡萄的生长。在这里生长的葡萄糖酸平衡,成熟良好,酿造的葡萄酒享誉国内外。
说起宁夏,说起玉泉营的葡萄、葡萄酒,稍稍懂行的一些业内人士都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国内张裕、长城、王朝、丰收等知名品牌无不看重这里的葡萄优势,纷纷来这里或收购原料,或收购原酒,有的干脆在这里建设葡萄基地。他们的高端产品、拳头产品,主要是用宁夏的葡萄原料酿制而成,宁夏的原料、原酒在他们的产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产品为他们带来了好的声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利润。听着这样的消息,看着这样的现状,我们作为宁夏的葡萄、葡萄酒工作者,心里既高兴,又有几分酸楚。
在宁夏葡萄酒行业从业近三十年,我们吞咽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辛酸:
玉泉营种植葡萄的历史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玉泉营农场从山东、东北等地引进酿酒及鲜食葡萄十几个品种,主要有玫瑰香、红玫瑰、龙眼、烟七三、烟七四、白羽、北醇、佳利酿、雷司令、琼瑶浆等,其中龙眼占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是一个鲜食、酿酒兼用的品种。同时也从沈阳、郑州等果树研究所调来一些种植专家,指导玉泉营农场的葡萄种植。1984年,宁夏第一家葡萄酒厂——宁夏玉泉葡萄酒厂在玉泉营农场场部建设落成,投资914万元,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3000吨。同时农场派出九名年轻有为的同志去河北昌黎的帝王葡萄酒厂进行全面技术培训,从化验、到酿酒、调配、冷冻、罐装等一系列的关键环节,都分配由专人学习,他们回来后就义不容辞的成了酒厂的技术骨干。到1988、89、90年,分配了几名从原西北农学院园艺系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与前者一起成了酒厂技术的中坚力量 ,全面负责酒厂的技术工作。同时聘请国内葡萄酒知名专家郭其昌为技术顾问。
(二)
行文与此,我不禁由衷的佩服当时玉泉营农场场长谭以智的眼光与魄力。因为在那个时候,葡萄酒在我国还很是一种稀罕之物,同时也是一种奢侈品,尽管那时候的葡萄酒大多数都是调配的糖水一般的含酒精的饮料,多数人家可能只有在过年时才买一两瓶葡萄酒,供小孩和女士饮用。对于干酒,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红酒可能大部分人还是一无所知的,即使是一些见过世面的人也接受不了她的口感,所以说大部分的葡萄酒厂都很不景气,玉泉葡萄酒厂也不无例外的处境困难,当时连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幸好是农场办的厂子,每个月可以给工人们补贴一些粮油以便度日。厂子难以维持的时候,发动工人们种植大麦。大麦的销路比葡萄酒好啊!
直到有一天,眼看着职工走的走,散的散,无法再经营下去时,职工自发组织了民主选举大会,推举了当时在家休息的原车间主任魏继武为厂长。在他任职的几年里,组织职工种植葡萄,对外找市场,寻找合作伙伴,联系到了西北农业大学葡萄-葡萄酒专家、教授李华。通过李华教授的技术指导、推广、宣传等活动,宁夏玉泉葡萄酒厂总算是起死回生,在原有的“贺宏”这个品牌的基础上又有了“李华”品牌,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销量。1995年底,蔡晓勤任厂长,又推出了“西夏王”品牌,直至今日,更名为宁夏西夏王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宁夏玉泉葡萄酒厂才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家才能每个月喜笑颜开的准时拿到工资。借着红酒红遍全中国的形势,“西夏王”品牌也一度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跨上了葡萄酒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这么说:宁夏玉泉葡葡萄酒厂是谭以智奠定了基础,魏继武在危难时期挽救了酒厂,而蔡晓勤则使玉泉营葡萄酒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结论也可推而广之到宁夏的葡萄、葡萄酒事业。因为在九十年代后期,玉泉营地区乃至贺兰山东麓地带发展了大大小小十几家葡萄酒厂,他们的技术无不来自于这里,业内大家都戏称西夏王公司为宁夏葡萄酒界的黄埔军校。
在酒厂发展的二十多年风风雨雨里,玉泉营地区的葡萄种植业也随着市场的大起大落而大喜大悲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原来的一些葡萄品种老化,不合时宜,需要大面积的更换品种,于是坎掉了一大半,品种更新为国际酿酒名种:霞多丽、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这些品种成为各个酒家争相收购的香饽饽,其他老品种不但在收购时间上推迟,而且价格相当低,这样在几年的时间里,百分之九十的葡萄种植户都更新了品种,只剩下少量的红玫瑰、龙眼,至今支撑着市场对低档白葡萄酒的需求。
(三)
十年磨一剑,经过了无数岁月,经过玉泉营无数葡萄、葡萄酒工作者们的含辛茹苦,辛勤劳作,大力宣传,才有了今天的玉泉营,有了玉泉营的葡萄,有了玉泉营的葡萄酒,才有了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里,那么多的葡萄酒大腕们对该地区的钟情与厚爱。虽然我们还是以原料取胜,在品牌建设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但最起码人们认可了我们的原料,认可了我们这个产区。这不是我们取得胜利的第一步吗?
新宠国际酿酒名种葡萄在玉泉营地区的道路并未一帆风顺,这从价格上就可以反映出来,价格低时仅为0.6元/斤,种植户们还往往拿不到现金。而原酒紧张,市场看好时,每斤葡萄的价格升至2.5元,甚至3.0元,厂家为了争夺原料,不惜采用一些非常手段。种植户们就这样经历着市场中价格的大起大落,心理经受着大喜大悲的历练。
我不是经济学专家,不太懂得市场规律,但单纯从老百姓的心理、从任何一个酒厂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不稳定,这样的不可预测性对他们的自身发展都不利。
葡萄的价格究竟在一个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种植户有积极性去种植葡萄,而酒厂也不至于价格太高承受不了呢?通过调查反映,每斤葡萄在1.1-1.5元左右,双方都能接受,也都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要知道,种植户和酒厂相互之间是鱼水关系,互为依存,谁也离不开谁。而不是敌对关系,酒厂出价低,种植户就吃亏,酒厂就能占到便宜,反之酒厂就吃亏。试想一想,没有稳定的葡萄基地,酒厂拿什么酿酒?没有酒厂的良好发展,每年种植的葡萄交给谁?我想这个关系不难理解,但每年的收购现状不能不让人产生困惑:大家还没有真正领会到,我们其实是一家!
(四)
那么怎么来平衡这种关系,怎么样才能让上述价格得以实施?让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呢?怎么让价格的杠杆作用很好的发挥?怎么样才能把我们地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呢?我想工作还得从酒厂作起,因为你是买方,你有主动权。
葡萄作为一种农产品,质量自然有好有坏。酒厂作为农产品加工单位,自然是要收购好的原料,何况作为葡萄酒,大家都清楚:先天在原料,工艺只是后天处理,充分挖掘原料的潜力,并把它以最好、最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那么好的原料对酒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不是都说么:葡萄酒是种出来的。既然原料如此重要,作为酒厂,我们为什么就那么轻易的把它给忽略了呢?
衡量葡萄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含糖量,根据含糖量的高低确定价格,既准确又公允,无可厚非。如果不论含糖量的高低,不论葡萄质量的好坏,一律一个价格,那么种植户们会采取一切办法提高产量,以增加收入。近两年已经有一些产量达到每亩四、五千斤,而糖度仅为15%左右。这样的话,我们产区优质葡萄的优势就随着高产量而失去,由一个佼佼者变成一个平庸者,由一个大家趋之若鹜的地区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地区,我们千辛万苦刚刚取得的一点优势会随着短期利润的驱使而荡然无存,这将是我们全体贺兰山东麓地带葡萄、葡萄酒工作者的最大悲哀,说得严重一点,就相当于集体自杀!这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作为一个葡萄酒工作者,同时也是葡萄种植者,我呼吁我们处于一个葡萄最佳生态带上的葡萄酒厂,拿起葡萄含糖量这个武器,维护酒厂的利益,维护葡萄种植户们的利益,维护我们这个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葡萄最佳生态带。
这是我们的义务!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