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奔子栏
奔子栏,17日从昆明到德钦时曾在那里停车吃早饭的一个镇。
街道两旁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沿街门头房内琳琅满目的民族风情装饰品、穿着民族服装的店铺老板,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已经实实在在踏上了藏族人生活的地域。路旁水果摊上有类似赤霞珠的小粒黑葡萄在买卖,让我吃惊不小。
在一间旅游纪念品商店,墙上挂着、柜台里摆着很多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刀,拿起一把刀套上刻着藏文的藏银刀,店老板告诉我上面的藏文“扎西得乐”是汉语的“吉祥如意”的意思,是藏民随身携带的腰刀。半个小时左右的停车时间,一把藏刀是我第一次踏上奔子栏土地收获的实物。
走近葡萄园的瞬间
对奔子栏点滴的了解是在德钦县游走这几天之内的事。从香格里拉酒厂王厂长那里得知香格里拉有意在奔子栏建冰酒厂、从茨中村前书记和先生口中得知奔子栏是德钦县内3个种植酿酒葡萄的重镇之一、与前奔子栏文化中心的吉扎(音)的谈话中了解到奔子栏的藏文化精华……。于是,我期待回程能有机会走进奔子栏的葡萄园。
21日从德钦到丽江还是长途车,一上车便询问司机在奔子栏会不会停车,当得知中午会在那里停车吃饭时,再次踏上奔子栏——那片在藏文化氛围中生长着的葡萄园的期待有了一点眉目。
经过一上午的行程,大客车穿过奔子栏街道,终于停在了镇边缘处的一个饭店。司机让饭店老板电话帮忙找一辆出租车过来接我去看奔子栏的葡萄园,并嘱咐半小时之内一定要赶回。在同车游客吃饭的当口,我焦急地在大道上遥望镇子的方向,等待出租车的快快到来。
大约5分钟的时间,一辆小面包应招而来。一上车我便对司机说:“请带我到最近的成片的葡萄园,时间您掌握,半小时之内必须回来”。车子又向镇子中心方向开了过去。
不一会儿,车在同一条大道的镇子另一头处停下,司机说“你就看看这里吧,别急,下山时注意安全。”,跳下车,我边跑边回头对他说“时间您掌握啊,到时候吆喝我!”
在大道上的司机指引下,我顺一条称不上路的土路沿着山坡向山下已经能看见的葡萄园疾速而去,途经几次翻越土矮墙和篱笆的惊险。终于气喘吁吁下到山下,从一片高大的树缝间,看到近在眼前的葡萄园和园中的农舍……
在我还沉浸在这一片片赤霞珠葡萄行间匆忙拍照的时候,听到了司机催我回去的声音。
这次不到半个小时急匆匆的奔子栏葡萄园之行,印象中除了葡萄园、农舍、蓝天白云和大山,记忆里再也搜索不到太多的细节。
奔子栏是我此次云南之行计划之外的景点,属于意外收获,在结束这次云南葡萄酒风光之旅的最后一站,我看到了金沙江畔葡萄园的葡萄美景。到过,看过,走近过,对我来说已经是来之不易的经历,人的奢望不能太高。
藏文化迷——吉扎心中的奔子栏
吉扎(音),藏族,35岁左右,长相和身材都非常英俊的黑脸汉子,曾在奔子栏镇文化中心工作过15年。
19日,在去茨中的路上,因泥石流的阻碍,在等待清障的时候,使我有机缘聆听这位藏族兄弟讲述他的藏文化——
在查看道路清障情况的吉扎(右) 有关奔子栏的过去和现在:
在迪庆州,在香格里拉,一直以来宗教氛围最浓的是奔子栏。
奔子栏镇位于中甸、德钦、四川得荣三县交点的金沙江边,所在地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曾是茶马古道的第一级站,当时的镇子家家户户都经商,有木制品加工,有泥塑、藏文化壁画、彩绘、做tan卡(音,在布上画油画一样的图案)等手工艺品远近闻名,老百姓的生活富足,在迪庆州整个宗教地区是很有名的。第二次布达拉宫维修的时候(解放前),所有的壁画都是从奔子栏起过去的。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烧了很多珍贵的文化资料,扫除牛鬼蛇神之风,藏民家里的金佛、香炉、银碗、服饰等,很多都被没收或投入大炼钢铁的熔炉中,给奔子栏的宗教文化带来的一场浩劫。
现今,奔子栏的藏民文化在整个藏区仍然是传承的比较好的地区,每家每户都设有祭坛。在奔子栏小学,课间操编入一些民族舞蹈的动作,让孩子们在运动时潜移默化继承了民族的传统艺术。传说中的藏族男尊女卑的现象在奔子栏根本就不见踪影,妇女的服饰更艳丽、更漂亮、更庄重。奔子栏藏族文化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居民80%的人都可以当民族舞蹈的演员,每逢过年过节,女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场面非常壮观。
有关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是世界的。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传播通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在充斥着原本原始古老的藏文化区域,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
不懂藏族文化的人,对它的兴趣只表现在表面的好奇,如果你学了藏文,看过4、5本藏文的书,你会觉得这个民族的传统非常好,对社会的理解和概念都不一样,会对藏文化着迷,崇拜它的文化内涵。
像我,读书时在学校没学过藏文,小时候看老人在叽哩哇啦念经很不理解。从我接触到藏文化工作之后,慢慢地逼着我去了解这种文化,当我了解到真正的藏族风俗文化的点滴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个民族是伟大的,这个民族的文化是伟大的,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做为一个藏族人是很光荣的,对人生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说起学藏文,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方式和学习内容。香格里拉、德钦是藏民族比较集中的的地方,我上学的时候没有学藏文,现在的小学、中学也不开设藏文课,新生代都不认得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字,不能通读、不再续写民族文化的书籍,只靠民族语言的传承来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够的。只有从文字体系和语言体系两个方面才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藏文,语言、文字和文法的学习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只靠大学学校少数人的学习和研究,不能不说这种脱节的教育方式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扼杀。
有关旅游文明:
一个有关外地游客的笑话:
有一年4月香格里拉还下着雪,一外地游客到那帕海骑马观光,一藏族老大爷给他牵马,游客奶声奶气的对老大爷说:“哎哟,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冷呀,太冷了,太受不了呀,这是人待的地方吗。”
老人听后显然是不高兴他这说法,想了一会儿悠悠地学着他的口气回答他:“哎呀,这个香格里拉呀,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人根本就待不下去的。”
这个笑话说明,懂礼貌有修养的人,当他遇到自己不高兴的事,他会换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让人听起来的效果上有着天壤之别。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