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伙朋友吃火锅,羊肉、青菜、粉条、豆腐、海带丝、蘑菇……,忙着往锅里下,忙着往出捞,十几双筷子出出进进,火苗轻舔着锅底,十几个玻璃杯里装着白酒、啤酒,当然还有葡萄酒,交杯换盏,好不热闹。
但有两点让我心里一直很不舒服的感觉,一是葡萄酒装在敞口玻璃杯中,这和我一直以来接受的葡萄酒文化相悖。我觉得葡萄酒无论是品尝还是佐餐饮用,其容器无一例外应该是高脚杯,尽管有些高脚杯很不规范,但如果不是专业品尝,一般餐桌上用还是可以的,不管怎么说也要比玻璃杯强多了,无论从气氛还是感觉上都是比较相宜的。再就是喝葡萄酒和吃火锅这样的热闹场面不相适应,甚至有人还往葡萄酒里兑雪碧,说这样口感更好些。
离开热闹的火锅宴,我想:造成第一个不舒服的原因是饮用者,他们确实还不是很理解葡萄酒文化,或者说还不是很会喝葡萄酒。我们吃上带荤腥的午餐日子还不是很长,吃一碗面条喝一杯葡萄酒,不管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气氛是否合适,最起码大家没有这样的生活理念。正确饮用葡萄酒,这需要引导,需要宣传。那么造成后一个不舒服的原因大概就是我们葡萄酒生产厂家的过错了。
是的,是葡萄酒厂的过错,我们不能说人家喝错了,只能说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气氛相适应,与口感相适应。目前国家取消了半汁酒的生产,就是饮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原酒,另外通过加水、糖等调配勾兑的饮料,我们暂且叫他饮料,或者说叫葡萄饮料更为准确一些,因为根据葡萄酒的定义:葡萄酒是用破碎或未经破碎的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通过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含酒精的饮料。那么,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葡萄酒定义而放弃一大部分市场啊!
是的,一大部分市场,因为即使在目前的中国,能够认识并且经常性饮用葡萄酒的人还是一部分,一小部分,即使有些人了解到喝葡萄酒有诸多的好处,可经济能力尚未达到;即使经济能力达到了可以经常饮用葡萄酒,可还是有许多人对干酒的口感难以接受,于是在消费过程中就出现了用葡萄酒兑雪碧这样的饮酒新方法。这是现实!
有些场合,消费者都能接受葡萄酒,并且有足够的钱饮用葡萄酒,那么可能就会有这样的情形:用葡萄酒猜拳行令,你一杯,他一杯,不一会儿十几瓶乃至几十瓶干酒就在吆喝声、骰子声中被消灭了。这让老外们很是诧异和心痛的葡萄酒饮用方法,我从心理上也很难接受。老外们诧异的是:中国人的生活真是富足啊,如此奢侈的饮用葡萄酒!心痛的是把这么好的葡萄酒不经过品尝和享受,就直接咽下去,实在有点可惜。我难以接受的原因是因为觉得用葡萄酒支撑这样的场面,有点像让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子去卖笑,确实为难她们。
那么在一些热闹的场合,大家又都喜欢喝点葡萄酒,比如普通老百姓结婚时,需要一些酒度不高的饮料来招待女宾;一伙工薪阶层、中层白领们凑到一起热闹热闹,干酒价位太高或者不太能接受其口感,又想喝一些葡萄酒,那我觉得甜型葡萄酒就是最适合的。但目前市场上甜型葡萄酒少之又少,何况由于工艺的原因,真正的甜型葡萄酒其价位更高(当然不是指冰酒、贵腐酒一类高档甜型酒)。那么我们自问:生产厂家给这样的消费者——也就是饮用干红兑雪碧的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是什么呢?
目前,中国的葡萄的市场本来就不大,我们自己再从品种上砍掉一部分,那就更小了。有些厂家为了提供更多品种、更多类型的酒,不得不在包装上下功夫,下大功夫,瓶子、商标、礼盒,凡是能改变的东西,总要从上面变出几十个、上百个的花样,唯独内容物变化不是很大。无非品种、产地、年份,而在我国酿酒品种也很有限。那么我们是否也考虑从工艺方面增加葡萄酒的花样和品种呢?这类饮品可以称之为葡萄饮料,仅从含汁量、含糖量方面就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样就可以大大丰富葡萄饮品的种类。其实也有好多酒厂就是从做甜型调配酒起步的。干型酒自然可以从酒庄酒、年份酒、陈酿酒等高端发展,使之真正独树一帜,成为高档消费的标志。而目前我国不论规模大小,只要是葡萄酒厂,只要不是造假,他们的产品内容物其实差别不是很大,差的只是品牌、营销方式等外围因素。
如何做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是值得我们酒厂深思的一个问题。
葡萄酒旅游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