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全兴推出了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号称“中国白酒第一坊”,据说挖出了一个600年前的造酒作坊,是“历史上最古老的白酒作坊,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娉美”云云。于是,一夜之间,“水井坊”成了“真正的白酒”,成了最贵的中国白酒。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网友依据白酒“水井坊”的价格理论作了如下的逻辑推理:
大前提:我家后院挖出个光绪年间的猪圈
小前提:我家世世代代养猪
结论:我家的猪肉全村儿最好吃
笑笑之余,不禁感叹网上多高人。人家的“逻辑套用”一点没错,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点出了“造祖”文化的不经。
其实从策划的角度讲,酒本身与历史上的水井坊无关也无可厚非,酒质当的起中国最贵的白酒的价位才是长久之计。有传水井坊品牌创立之初是用了一批贮藏期很长的老酒,经勾兑后装瓶上市。但这批老酒用完之后,后续如何跟进,质量如何保证,才是最要紧的问题。
误区二:曲高和寡,为文化而文化,与消费者利益关联不大
只有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燃起情感对话的火花时,这种产品或者服务才有资格成为一个品牌。
要通过文化卖酒,必须让文化带着酒香,文化和酒应该是通透一体的,内在发出的,而不是独有文化外衣就可以了,关键在于文化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精神需求。
但许多酒文化与产品概念没有很好的对接,为文化而文化,与消费者利益关联度不大。譬如“沱牌”推出的“舍得酒”,剑走偏锋,凭借品牌名的大胆独特创意、哲学理念的注入来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其品牌文化便是高深的“舍得”之道,“品舍得酒,感悟智慧人生”,由舍得核心概念演绎出消费者“智”和“尊”的感觉。
“舍得”文化虽然阳春白雪,但与其高端酒的定位,有品位、富于人生经验、事业成功的金领的目标消费人群还是契合的,个性的品牌形象和极具冲击力的价格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成功。但“舍得”之道毕竟与酒隔了一层,“舍得”之道里看不到酒的品质,感受不到消费体验。
过多的强调抽象理念会显得干瘪和乏味,毕竟,消费者并非是冲着理念去消费商品,也不会因为赞同你提出的理念而对产品保持长久的消费热忱。
“舍得”酒文化里,需要有优秀的、令人信服的产品品质支撑,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酒的品质好,又有理念的吸引,再加上营销操作上的精到,方可达成满意的市场效果和建立长久的品牌地位。
误区三:文化一条腿走路,偏废其它品牌要素
文化是酒的内在魂魄,但酒类品牌还需要外在的丰满皮肉。仅仅靠酒文化一条腿走路,是不能走远的。
譬如孔府家酒。孔府家是白酒业“广告时代”的产物。孔府家、孔府宴、秦池、扳倒井、齐民思鲁酒的迅速辉煌和败落被称为“鲁酒现象”,“鲁酒现象”就是“广告酒时代”的现象,说明的是“广告泡沫现象”。“鲁酒”率先嗅到市场的气息,借助不成熟市场环境下广告畸高的力量,短时间内一夜窜红。但注重广告和文化的同时,却忽略了产品和品牌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因素,没有夯实品质的基础。最终,一个新闻报道让“秦池”轰然倒塌,短暂辉煌的“鲁酒”也风光不再,却给消费者留下从四川拉来基酒勾兑销售的恶劣印象。
后来,深圳万基控股孔府家,希望再造白酒业的航空母舰。但是,万基对孔府家的操作也以失败告终,2006年4月,其持有的孔府家集团90%国有股份被曲阜市国资委接管。别的方面的原因暂且不论,单就孔府家品牌和品牌文化的重塑上,万基便存在着重大的失误:“鲁酒”死于品质,回归品质、重塑消费者信心应该是其品牌建设重点。但万基却打出了“鲁酒复兴”的概念,试图通过“鲁酒”影响力来重塑“孔府家”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可谓偏颇之至。
误区四:酒文化的个性缺失
酒类企业的品牌文化意识越来越强,但不少企业却忽视了酒文化的个性化经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酒文化的灵魂是什么?是独特性,是个性。
品牌个性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无价之宝,它无法抄袭,无法被其它公司所掌握。一旦得到成功的创建、维护和管理,就能为产品和公司带来持久的魅力。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柯斯特说:“老实说,近几年我们能够在市场营销中获得成功都归功于我们全力以赴地建立我们的品牌的鲜明的特点,使之清晰地有别于货架上任何其它产品。”
但是绝大多数酒类品牌,并没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五粮液贵为“中国白酒大王”,不断买断扩张,子品牌数以百计。但系列品牌换汤不换药,离各具特色相差甚远,大多被淹没在品牌的汪洋大海中。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