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怀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科技力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产业经营水平,成功地把自然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而转变为经济优势,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叫响了“怀来葡萄”这一品牌,打造出中国一流的葡萄基地和葡萄酒城。
适应市场搞种植
怀来县种植葡萄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了扭转品种单一老化,种植分散,市场对“怀来葡萄”的认知度较低这种局面,怀来县委、县政府决定走市场化种植之路。他们仔细研究了国内外葡萄酒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为当地葡萄种植户提供最理想的葡萄苗木,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栽培技术,积极引导农民优化葡萄种植品种。同时,该县还结合产业化发展要求,致力扩大怀来葡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探索新型的农户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实施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基地建设模式,变农户分散种植为基地规模化种植,实现了葡萄种植面积每年一万亩的滚动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桑园、东花园、小南辛堡、大黄庄四大葡萄主产区,品种上形成了酿酒专用、鲜食专用、酿酒鲜食兼用三大系列,早、中、晚熟组合配套、错季销售的格局,成为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此外,他们大力进行原产地地域保护和国际级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大提升了怀来葡萄的市场竞争力。
葡萄产业是怀来县的支柱产业,葡萄收入占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适应市场搞发展
为了使葡萄的“短腿”变“长”,怀来县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通过全力推进葡萄酿造企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整体上档升级。他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全力支持龙头企业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发展,促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培植发展各种类型,特别是符合国际市场需要、具有特色的中小型地方葡萄酒企业。2003年以来,该县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启动“一群两带”葡萄酒庄、酒堡群项目,在官厅湖两岸规划建设葡萄酒庄或葡萄酒堡近60个,重点发展高档次、高品质庄园酒、年份酒。目前建成及在建酒庄(堡)已有12个,拥有长城、容辰、马丁、中法等8大品牌、50多个品种的葡萄酒产品。
同时,该县围绕葡萄大做文章,放大葡萄产业外延,发展起与之相关的多种经济:投资培育葡萄园生态观光旅游和葡萄酒加工、品尝体验等旅游产业。做强县内传统公司,把玻璃器皿制造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建设了多个大型果蔬交易基地和仓储中心,使得物流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又一强势产业。
“葡萄”已经成为怀来的特有招牌。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县15.3万亩葡萄园、14家葡萄加工企业及相关产业中常年从事运输、贩售、包装、生产的工人和季节性用工已经超过10万人,涉及葡萄种植及深加工、葡萄酒生产、葡萄采摘旅游等一系列产业。
适应市场搞营销
“酒香也怕巷子深”。怀来的葡萄和葡萄酒之所以深受世人推崇,除却品种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改进和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的因素外,和怀来人走市场化营销之路不无关系。其中,最成功案例的当属一年一度的葡萄节的举办。从1999年至今,该县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怀来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以此为媒介,搭台唱戏,通过组织参观葡萄酒酿造企业、葡萄酒品尝展示以及葡萄采摘旅游等活动,将国内、国际的目光聚焦在了怀来,营造出浓厚的葡萄文化氛围,极大地扩大了怀来葡萄和葡萄酒的影响力,从而有效提高了怀来葡萄产业的知名度,为该县招商引资提供了平台。
短评 紧跟市场方能做大产业
怀来葡萄酒的名头近些年是越来越响了。但成功之路的获得并不是偶然的,是怀来人用了近20年时间,经过痛苦的磨砺和艰难的探索才找到的。
这条路不是别的,就是一直把消费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对象,不断开拓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寻求市场认可,才能把产业做大。
这条路的选择看起来简单,但实质上则颇费思量。作为一个品质主要受到地理和气候影响的农作物,当初怀来葡萄的品质并不差,但却没有受到市场礼遇。试想,如果怀来人对此没有进行过自我反思,不问问自己的产品为什么遭遇了市场“滑铁卢”,而是继续沿着祖辈留下的老路走到黑,那么估计“葡萄”不仅不会成为怀来的骄傲,而只会成为永远的遗憾了。因此,我们发展一些产业,在埋头苦干的同时,更应该问问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是对应了市场所需,消费者会不会为我们的不变或者改变买单。不然,即便产品再好也是废物一堆。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