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专栏作家、独立酒评人———
■大部分时候,吴书仙不穿礼服、不戴丝绒手套、不踩高跟鞋
■在世界各地的酒庄穿梭时穿的都是牛仔裤、运动鞋
■因为她要钻进葡萄园里看看今年的收成如何
■她从法国带回55种不同香型的香精,每天早上训练自己的鼻子
■近十年的品酒生涯中,她品过上万种酒
■她被媒体称为“国内最早的葡萄酒专栏作家和独立酒评人”,却曾是一名眼镜厂工人
此次采访共分三次完成,吴书仙正忙于接待从法国来的几位朋友:“他们不是过来参加葡萄酒展会。但我们是因为葡萄酒认识。”这样的接待工作对吴书仙来说很平常。
她虽然居住在上海,但却往来于世界各地的酒会、酒庄之间。她说葡萄酒带给她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将她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写字为生的人。她现在在《经济观察报》等7家国内媒体开有专栏,介绍葡萄酒、葡萄酒配菜等。
今年5月,吴书仙的葡萄酒网站开通,目前共有500多个会员。网站上没有一个广告。她说她想保持中立:“其实收入的多少主要还是看一个人的要求有多高。葡萄酒带给我内心的改变其实更大,它让我从喧嚣的世界中静了下来。”吴书仙的声音很温柔。她的理想是走遍世界的葡萄酒产区,还有,让更多的国人接受和真正理解葡萄酒。
书仙?酒仙?
吴书仙与酒结下的缘分,早在她转行之前就开始了。她那极富书卷气的名字便是取自中国传统的酒令,上过私塾的爷爷从酒令里的第29签《书仙》中选中了她的名字。诗云:“玉皇前殿掌书仙,一染凡尘下九天。”
吴书仙说自己的酒量是一瓶。她跟酒第一次接触是在两岁的时候,每到过年,老家的人就要喝当地的封缸酒,这是中国八大黄酒之一。当两岁的吴书仙坐在爸爸怀里吃年夜饭的时候,看到大人都喝酒而不给她喝,便哭了起来。于是爸爸用筷子蘸点封缸酒到她嘴里,她小嘴咂吧得特别响,当时不但不哭了,还满脸献媚地对家里人傻笑。最后她小脸都红了,还晃头晃脑的。“这应该是我最早喝醉的一次,这些事都是后来听我奶奶讲的。”朋友都戏说她和酒是有缘的,应该改名为“酒仙”,而不是“书仙”。
25岁“嫁”给葡萄酒
高中毕业,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吴书仙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在江苏家乡的小城里做了两年眼镜厂工人后,她决定只身远赴深圳打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心的吴书仙发现做外贸是个热门行当,可惜自己缺乏外贸方面的相关知识。于是,她决定下一个赌注,倾尽自己几年打工的积蓄上北京求学,自费来到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贸大学)攻读国际贸易。
毕业后,吴书仙换过两家公司,都是当业务员跑业务。1995年底,她不想再转来转去做不同的行业。于是对食品和酒行业比较感兴趣的她,选择了葡萄酒。25岁时作的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吴书仙从北京去了青岛,在青岛东尼葡萄酒厂做销售。每当她到餐厅推销酒的时候,总是要和服务生领班讲解葡萄酒的好处,以及最适合于配这家餐厅的哪些菜。“如果偷懒不讲,就别指望下个月餐厅会给我满意的订单。”这逼着她学习葡萄酒的知识,了解葡萄酒文化。1997年,她开始为葡萄酒业界的媒体———台湾的《酒客》和香港的《酒经》写文章。
吴书仙告诉记者,真正让她爱上葡萄酒的是美国葡萄酒作家KevinZraly的一本《COMPLETEWINECOURSE》(《葡萄酒完全课程》)。到今天,他都是所有国外葡萄酒作家中吴书仙最喜爱的一位,也是她最敬佩的一位同行。此外,国外的品酒名师,比如美国的罗伯特·帕克(RobertPaker)和英国的詹希·罗宾逊女士(JancisRobinson)等,都是吴书仙的榜样,认为他们品尝过的酒,走过的地方都比她多,经验比她更丰富。
游欧洲不看风景只看葡萄园
2000年,吴书仙去法国参加波尔多的葡萄酒设备展。那时她已经离开了东尼酒厂,自己组建了一家专门经销葡萄酒配套包装的公司。在波尔多开完会,她独自游历了法国的贝杰哈克和西班牙、德国。一个多月里,她顾不上欣赏沿途的风景,一心考察酒庄,深刻体会到国内和欧洲葡萄酒的差距。“要成为葡萄酒的专栏作家和酒评人,我非要去那边进修不可。”到了2001年,这个梦想促使她关掉公司,带上1万美元,只身飞往法国。
在波尔多学艺期间,吴书仙以低廉的价格租了间阁楼,每天独自坐车去酒庄品酒,去学校上品尝课,和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在一起学习酒经。那段时间正是冬季,波尔多天气阴冷潮湿。要去市郊的酒庄,她早上5点就得起床,走一个多小时到波尔多市中心的公共汽车站,再花40分钟或者1个小时坐车。
通常,一个上午她会走访两家酒庄,考察和品酒。一般她会选择对她比较重视的酒庄作为第二站,那样他们会请她吃个便饭。下午她会再看两到三家。吴书仙回忆说:“在那里,几公顷的园子圈起来就是一家小酒庄。旱地上的葡萄园一家连一家,看不到尽头,真让人绝望。随便挑几家走下来都要一两周。”她学习的那种枯燥和强度远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优雅、浪漫。
训练鼻子嗅出55种香型的香精
从法国回来,吴书仙带了55种香型的香精,专门为训练用。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的鼻子。“我是嗅完了再核对一下是什么味道。柠檬、橘子、菠萝、香蕉、荔枝这些基本上都是白葡萄酒里常有的香味,只有白葡萄酒才有这种香型。为什么葡萄一种果子,它酿出来的酒里有这么多其他水果的气味呢?是不是很神奇?”吴书仙说,每品饮一瓶有品质的葡萄酒时,总能嗅到酒中的葡萄所在的土壤、阳光所赋予它的气息,就如同跟酿造这款酒的酿酒师在攀谈交流。
有一次朋友们买了一瓶波尔多二等特级名庄的酒,叫她过去。他们开玩笑说,她要不来的话他们就干杯。“因为之前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这样喝的话,这酒都要伤心死了,你们真是糟蹋它了。”吴书仙说,“葡萄酒真的跟人一样,酿出来后就有生命了。”
十年间品过上万种酒
现实中的吴书仙生活很简单。平日里,每天早上去公园打陈式太极拳,回家的路上到菜市场水果摊挑水果,买不同的水果回去闻味道和品尝,为的是增加脑海里的香气记忆,之后品酒、写酒评。
通常下午和晚上她会安排参加酒会或者会客,有时间的话去看戏、听古琴、看书。对她来说,天天有葡萄酒喝就很幸福。“但是一天品尝多到20款以上的酒时,就不是享受了。”吴书仙的品酒生涯近十年,品过上万种酒。她经常受邀参加国际评酒会,在这样的场合,她说自己处于工作状态,享受的不是美酒人生,而是工作的快乐。
一年之中,吴书仙不穿礼服、不戴丝绒手套、不踩高跟鞋的时候占了大多数。收获的季节,她会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葡萄酒产区考察,穿的大多是牛仔裤、运动鞋,遮阳帽是一定需要的,脖子上还会有一条印有葡萄图案的小方巾,因为她要花大量时间在葡萄园里逡巡———葡萄园都是在干旱少雨的石灰质土地上,葡萄树通常不到一人高,走在果园里往往会晒个半死。
葡萄酒不仅仅是时尚的符号
在国内,很多人喝葡萄酒不是因为真正爱葡萄酒,而只是热爱葡萄酒这个符号。吴书仙则认为:“这并不是坏事,它有可能是时尚或健康的符号,吸引人来介入,大家经常喝就喜欢了。大家都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提高生活品质,是好事。因为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但是在吴书仙看来,国人对葡萄酒的理解还是有很多误区。比如中国人总是认为吃牛排应该配红酒,殊不知,牛排到中国,味道已经改变,怎么能再照搬西方牛排配红酒的传统?综合分析下来,吴书仙觉得白葡萄酒无论是口感、色泽等各方面,都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我未来两年的目标就是,把白葡萄酒打进餐饮业,让更多的中国人习惯把白葡萄酒作为吃饭的一部分。
●品酒五步骤
在吴书仙看来,品葡萄酒就跟中医一样要“望闻问切”:“眼睛能看到它的美色,鼻子能闻到它的香气,嘴巴能尝到它的味道,但是耳朵没有享受啊,所以要碰一下杯,让耳朵听听就享受了。”
1.看颜色。想要看出葡萄酒的颜色,最好要有一个白色背景,将酒杯放在它前面。
2.晃酒杯。摇晃会使酯、醚和乙醛释放出来,并和氧气接触,使酒产生香气。杯子应该有高脚,这样可以使您缓缓将杯中的酒摇醒,以展露它的特性。
3.闻酒。在没有摇动酒的情形下闻酒,所感知的气味是酒的“第一气味”;将酒杯旋转晃动后再闻酒,所感知的气味是酒的“第二气味”,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葡萄酒的内在品质。
4.品尝。对大部分人来说,品酒指的是啜一口酒并快速吞下去。但这不叫品酒。品酒是一件用味蕾去从事的事情。记得让它布满您口腔四周:舌头两侧、舌背、舌尖,并延伸到喉头底部。
5.回味。当您品尝过葡萄酒后,好好坐一会儿,并细细回味所品的酒。
●书仙评酒
肥蟹配美酒
10月,大闸蟹是一定要吃的,尤其是江南人。而吃大闸蟹当然是要酒来配的,配得恰当,如同才子配佳人,配得不当的话,犹如才子配东施,只会坏了心情和口味。那喝什么酒来配蟹呢?今年大家不妨试试新口味,我认为葡萄酒中最配大闸蟹并不是红葡萄酒,而是西班牙的雪莉酒和陈年的葡萄牙的波特酒。由于国外有严格的葡萄酒管制和法规,这些能上市的酒都没有假酒,所有的年份也都是真的,而且价格还不贵。真正知道这些酒美味的人便会到每个酒铺去寻找这些酒。
葡萄酒有生命吗?
我喜欢将白葡萄酒喻为女人,因为白葡萄酒里是有酸的,没酸的白葡萄酒像不会吃醋的女人一样麻木不仁,没有灵秀之气。不同的白葡萄酒真是跟各色的女人一般,有的清丽、雅致如小家碧玉;有的浓艳、芬芳如交际花。
红酒是男人。浓郁结构感好的红酒像结实雄健的男人,稀薄的酒像体弱的男人。自身素质高的男人经历磨难后终成大器,而素质好的葡萄酒等到大熟的时候会呈现出迷人的风采。
葡萄酒的色泽也充分表现了葡萄酒的年。白葡萄酒在18到27岁之间的会呈现淡黄色带绿光和淡稻草黄;28到35岁会出现稻草黄、金色。如果是普通的干白就应该喝掉了。琥珀色和土黄色的白葡萄酒就已经走到生命的终点,不好喝了;如果是甜性白酒就不一样了,这正是成熟的巅峰。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