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业从“流氓”到“绅士”
2003年,吴书仙的文章“9问张裕”引起了业内广泛的关注,并促使国家取缔了“半汁葡萄酒”;2004年,“10问华夏长城”又使国家将她提出的三条管制(产区、年份、品种比例)加进了新的葡萄酒标准,有人称赞她为“勇士”。现在问书仙,她不大愿意炒这碟子冷饭,自己当年那么做,其实跟谁也没有仇,是善意的,并不想把谁打死,是为了这个行业,也为了自己。“真要搞垮这个行业,其实也不难。”书仙说出一句大实话来。当时国家没人来做监督,要治理这个行业,就得下猛药,而媒体的力量是庞大的。
当年你为什么站出来“9问张裕”、“10问华夏长城”?效果如何?
在我发问之前,这个行业的确是“做好酒就死、做烂酒就活”,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商业制度不规范,没有谁来制约,那就逼着酒厂恶性竞争,要是好品质的话,肯定成本下不来。按照某一种说法: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是从“流氓”到“绅士”。现在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已经渐渐地雅起来,没那么“流氓”了,国产葡萄酒的质量,普遍提高了。
葡萄酒是一个长远的行业,爷爷辈投资孙子辈才能收回本来,而中国的酒厂基本上靠农民租用土地种葡萄,农民不能长期拥有土地,只有短期内拼命求高产,高产的结果导致葡萄质量不过关,酒的质量不行,必须加色素。现在国家不允许加化学剂,有的就加红米色素,喝这样的葡萄酒起不到保健作用,但消费者不知道。
事件曝光后有没有人恨你?威胁你?
总的来说,葡萄酒行业还是比较文雅的。而且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圈子很小,历史很短,不像国外,贯穿了整个文明发展史。我是独立酒评人。什么是独立?当你的利益不来自于它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独立,我不收广告费,没有利益关系。很多做技术的人都知道我,他们没有威胁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但是经销商会威胁,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但是当时他们也找不着我,我搬来搬去,也听说有人要把我腿打断之类的,只是没有发生。其实华夏长城在国产酒当中还算比较好的,事件发生之后,中粮的人找我谈判,我说没有用,你要求国家立法吧,其实这对整个中粮的行业整合与发展是有帮助的,这点他们做得不错,要求国家立法了,后来也在改正之中。
中国人喝葡萄酒还在喝时尚
吴书仙的朋友乔治说:“SUSIE,你以为上海人真的已经爱上葡萄酒了吗?他们是因为我们外国人喜欢喝才跟着喝的,这使他们自我感觉很时尚,很有面子。这些人如果不跟我们在一起,他们在家里是从来不喝的……他们是做给我们看的,怕别人讲他们老土。”听了这话,书仙的后脊骨凉飕飕的,她突然意识到有很多中国消费者“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喜欢,不知道他们这辈子除了身体是自己的以外,还有多少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如果浪漫和品位是葡萄酒的符号,他们在乎的根本不是酒本身怎样,葡萄酒瓶子里装点醋也一样好卖”。
中国真的需要葡萄酒吗?
在中国来讲葡萄酒不属于必需品,也不属于奢侈品,小康吧,这和欧洲不一样。现在,葡萄酒对于中国人还是一种生活情调、健康品、时尚的生活方式。我的努力方向是让葡萄酒延伸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里面去,包括精神领域。
任何西方的东西来到中国,最初都跟我们的文化是完全脱钩的,不汉化根本融不进来。文化传播到本土,一定要有本土的需要。之前我批过洋奴——西仔,什么都是以老外的标准,其实中国的文字比外国的丰富得多,比方说“甜”,外国人只有一个SWEET,没有别的,但中国有:海鲜的鲜甜、蜜糖的甜、水果的甜,我们都有单独字来解释。所以我在书中提到葡萄酒味道的时候,加了很多中国味儿,没照搬西方的东西,从一开始做葡萄酒的传播,我就在汉化它。
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和前途怎么样?
如果中国人的生活安全感再多一些,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增长率,肯定不是现在的15%,我认为会是10倍以上。现在葡萄酒在中国还有点贵,这应该是商业渠道的问题,我呼吁国家立法,制约中间渠道的费用,比如对于进店费和进场费,惩罚要重一点。
在中国,生产者的利润往往是最低的,这非常不合理,中间商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却要收那么多钱,而且这种费用又不透明,造成恶性竞争。没有合理的利润比例,制约了内需和行业的发展,如果太多的财力用在不合理的中间渠道,生产者在为消费者服务方面就没有办法去做。比如很多餐厅靠卖酒赚钱,这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说葡萄酒“还在路上”,还没有落地生根。消费者不是在喝酒而是在喝时尚,表示自己没落伍,这些是很虚的东西。
怎么看在中国目前恶炒法国五大酒庄的做法?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喝葡萄酒是要沉下来的。如果为了健康而喝,那也是好的,但没有必要去炒作那些东西,瞎起劲。葡萄酒种类太丰富了,你说那些炒作的人他懂多少内涵吗?也不懂。你说他喝酒吗?好多都不喝的。如果真喜欢葡萄酒,开始也不要喝那么贵的,那么贵的你也糟践了。我在台湾见过买很贵的酒自己喝的,在内地没有见过,很多人买很贵的酒就是用来送礼的。还有,如果一个酒庄名字太难念,念不出来有人就不喝了,呵呵。
替消费者走遍国外酒庄!
今年夏初,吴书仙远游智利,访问了58家酒庄。为什么先去智利,书仙说:“因为他们对我们很平等。喝酒,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要有精神的交流,这个很重要。”她认为法国酒商过于骄傲,总觉得自己的方式最好,结果在市场上败北,就说是中国不好,“你们中国人不懂酒的,不行的”。在书仙看来,其实是他们那种教育方法不行。书仙说,智利人在空间上离我们最远,但心理上离我们最近。而她下一站的目标是西班牙。
为了葡萄酒扎根中国,你做了很多工作。
中国葡萄酒的传播能有今天的局面,不谦虚地讲,跟我是有关系的。2001年我去了法国,2002年我从青岛搬到上海,都在为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做普及教育工作,因为没有教育就没有市场。葡萄酒在亚洲这么多年,香港、台湾、东南亚都没有对中餐配酒作出一个体系,我做了。我还做了中国葡萄酒评分标准,相当于消费标准……我每两年出一本《葡萄酒选购指南》,大家买葡萄酒时如果想注重性价比,可以看我的选购指南。所以,我必须做到中立,这是我的生存之本。
中国的媒体有一个毛病,一个好的东西出来了,就大量克隆。当年他们也抄袭我的专栏文章和文风,但我欢迎抄袭,这对葡萄酒的传播有好处,再者你就算拼命抄袭,也不会超越我。而当大家都开始注重葡萄酒的时候,我就要更深入了。
为什么你要走遍国外酒庄?
在中国做葡萄酒生意的基本都是外国人,其实他们也不懂中国,就是做做星级酒店和在中国的外国人的生意。而中国人做酒,很多不懂外文也不懂酒,从业人员都不懂,消费者就更不懂了。对我来说,普及教育完成之后,我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东西。
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有特别的建议吗?
中国西部土地非常适合种葡萄,我特别想去帮助西部。我们的东部其实雨水太多,7、8月份老下雨,葡萄容易腐烂,在山东、河北,一年要打二十几遍农药,造成农药超标,其实这种气候不适合种葡萄,再加上高产,就更没戏了。我写过一篇文章,建议在新疆和宁夏,地广人稀的地方,能不能让一部分土地私有化?规定它的用途,把土地交到有能力使用它的人身上?现在靠农民种葡萄,这些农民基本上没有多少知识,而种葡萄是很需要知识的,现在这种每家每户的种植法不能机械化,而大公司可以机械化生产。如果能够大量生产合格的葡萄,就能保证让大家喝上20、30块钱的质量好的葡萄酒,这种酒连我都会喝的。
曾经“9问张裕”、“10问华夏长城”的吴书仙,以一个独立酒评人的单薄之力却引发了中国葡萄酒业内的大变革,被业内称为“勇士”。今年夏初,吴书仙第二次远游智利,访问了58家酒厂。她说已经明晰了自己今后路子该怎么走:她将写书、宣传葡萄酒文化。这本关于智利葡萄酒酒庄之行的书籍,2008年出版,成为她世界葡萄酒乡之行系列的第一本。从这个角度来写葡萄酒的,在中国,也仅有她!要不怎么称得上中国葡萄酒评酒行业的先行者?吴书仙说自己对葡萄酒的痴迷,就像葡萄汁在28°C的环境里与酵母和糖混在一起,在发酵的激情里沸腾到无法自拔。
吴书仙
中国首位葡萄酒独立酒评人,葡萄酒专栏作者,曾在法国学习葡萄酒专业品评,国际葡萄酒作家协会(F.I.J.E.V.)会员。自1996年开始她的葡萄酒事业,为酒厂做过销售,自己开办过葡萄酒配套设备包装公司,亦曾赴法学习葡萄酒专业品评。并在《经济观察报》、《时尚钟表》等多家媒体开设过葡萄酒专栏,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葡萄酒与中国葡萄酒市场相关文章。多次访问国外各葡萄酒产区,并应邀担任国际酒评会评委。著有《爱上葡萄酒》、《嫁给葡萄酒》、《恋恋葡萄酒》、《葡萄酒佐餐艺术》、《葡萄酒选购指南》等书。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