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4年葡萄酒的关税下降到14%,使得不少媒体和国内的某些酒厂感到洋酒会大面积的进入,洋酒商会和本土酒厂来争市场份额,我认为大家仅仅看到关税下降价格也自然会降下来这一个层面,其实就洋葡萄酒的价格而言,我并不认为会下降多少,因为市场其它成本依然很高.那洋酒究竟会不会对本土酒厂产生大的威胁呢?我认为只要洋酒还是主要靠洋人在中国开公司经营的,5-10年内没有多大威胁,将来中国人开始做洋酒做大了才会对本土酒厂构成真正的竞争格局.根据我这些年对洋酒商和市场观察,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 葡萄酒市场发展注定是个慢热的过程
有人讲年增长率为40%的井喷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估计每年10%-12%的幅度有望达到.一是价格高,葡萄酒毕竟不会象啤酒一般价格低,一瓶葡萄酒商场零售价在目前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里低于15元一般很难有赢利.二是以前老百姓喝过大多数为糖水葡萄酒,而目前一流行,大家都干红了,喝不惯.特别是干红配大部分中国菜不是很合适,而干白合适,但是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不流行而不来喝.而今后关税下来,一瓶最便宜的进口瓶装酒的商场零售价不可能低于30元.
二.中国消费者目前的消费重点不在葡萄酒
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葡萄酒在中国的农村普及是这十年内都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中国毕竟人多,在城市里普及是不是十年内可以做到呢?这里我举上海做个例子,因为上海目前是葡萄酒消费量最大的一个地方,而上海的每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5000美元,照理来讲葡萄酒是可以普及了,而上海是一个具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然而事实上呢?上海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然而时间是很短的,人们需要满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住宅,目前上海人将自己的收入主要投资在房地产上和房屋装饰上了,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50%的人购买房屋,并从银行贷款,而年轻一代的人并不象西方和日本将钱花在日常消耗品上,而是放在对自己将来的投资上了,比如说他们会花钱来购买电脑等等.而上海的房地产价格非常之高,几乎跟东京和巴黎相差不大了.这种房地产的泡沫破灭,作为消费品的葡萄酒才会有更大的增长,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活的例子.
三.进口瓶装酒不可能构成同国产酒竞争的几个原因
1)市场通路不一样
在国内进口葡萄酒和本土酒(包括本土酒厂进口散酒以自己的名义灌装的酒)根本不是一个市场通路,做国产葡萄酒的经销商一般不做进口酒,除了本土经销商大都不具备识别酒的好差能力外,国外酒厂一般都不给市场费用.国产酒的主要市场在中餐厅\商场,而洋酒市场主要在大城市的西餐厅\少数高挡中餐厅\一些大卖场\家庭消费等等.根本就是不同的市场,够不成竞争.虽然在国外这种情况很少见,但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这可是现实.
2)洋人在中国卖洋酒自身局限
细看主要在中国经销洋酒的大多是洋人在中国开的,前几年他们是比较强势,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今后五年内他们会被弱化.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西方人的观念阻碍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他们不可能深入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礼仪,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常看到的他们总是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在中国做生意,这也是他们进中国数年也只能小范围内做点生意原因.那他们能不能做到中国人也能接受的折衷的方式来做事呢?我认为不可能,个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中国根,而中国人只能以我们方式接受西方物品,因为我们精神和文化的支点还是中国式的,就是上海现在所谓的洋化那也只是流于表面,而没有深入骨髓.
洋人酒商的人力财力有限,葡萄酒行业是严重缺乏人才的,对洋酒商也不例外,往往找一位合适的销售人员是很不容易的.洋人在中国开的酒业公司,往往是个人或者说是几个人合伙开的,他们的财力物力非常有限,这也限制了他们更大规模的发展,比如说在国外产销量很大的酒厂产品如:澳大利亚的PENFOLDS(奔富)、智利的CONCHA Y TORO(甘露)法国的GEORGES DUBCEUF(乔治杜波夫)、勃艮地的LOUIS LATOUR(路易斯拉图)、世界上最大的汽泡酒生产商西班牙的FREIXENET等等响亮品牌在中国集中在小的洋酒商手里.
第二代洋酒商我认为目前还是从洋人开的公司出来的中国员工,他们更是财力薄弱,他们现在是靠争得原来工作过的公司的市场份额吃饭的,他们今后只能是削弱洋人酒商的市场,并没有真正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和份额.
洋人酒商由于只不过是靠葡萄酒来赢利的一个组织,往往他们手里有几十种和上百种的产品牌子,他们一般并不关心如何宣传和推广自己经销的品牌的酒,只关心如何靠此来获取利润.就是在上海搞了无数次的品尝活动,效果并没什么,来的总是那些人,其效果只不过是同样这些人从喝这一种酒再换喝那一种酒而已.
3)国外酒厂和酒商以及在中国做洋酒的老外不善于跟中国的中介机构比如说媒体有效沟通,他们总认为酒不错价格也合理就是可以了,认为媒体宣传是应该的,有的国外的葡萄酒推广组织和酒厂还觉得他们是给媒体提供素材了,在帮助媒体,然而媒体也是要生存,如此下去葡萄酒的推广是没有长效性的,如果没有中介机构的传播,中国消费者很难理解自己不习惯和不懂的葡萄酒,这也是洋酒做不大的一个原因.
四.经销国产葡萄酒的酒商没有介入经销洋酒
只有原来经销国产酒的经销商开始销售洋酒,洋酒的市场份额才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然而这也存在好几个问题,一.一般国内的这些酒商不懂洋文,无法和国外的酒厂直接沟通;二.这些酒商对葡萄酒知识普遍缺乏,鉴赏能力太低,无法区别酒品质的好坏;三.国外酒厂一般没有费用支持经销商,比如说没有广告宣传也就没有知名度,在国外有名和再好的酒中国消费者不知道对经销商也没用,再说过高的进店费和进场费让经销商独自来承担显然是不现实的.
五.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不规范阻碍了洋酒发展进程
第一中国没有葡萄酒的法律,这不仅限制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同样也限制了洋酒.虽然国家经贸委批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但此规范里连最基本的‘年份、产区、葡萄品种比例’都没有限制,基本上我们的葡萄酒规定没有和国际接轨.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活跃,而国内不少酒厂严重缺乏自律,使得国产酒和洋酒的竞争不是在同一个平台上,再加上过高的不合理的进店费和进场费,而目前洋酒在中国的销量非常少,而且很难照着正常的市场规律来预期将来的发展,这也使得国外酒商和酒厂不敢花费大量的费用来建设市场通路.
六.目前进口葡萄酒的数据
目前葡萄酒市场销量90%为国产酒,10%为进口酒, 这10%里面又有85%为散装进口酒,这些散酒主要被我国酒厂进口的. 我国目前进口葡萄酒的量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2年为3048.75万升,金额为2329.67万美元,进口散装酒量占总进口量的85%,金额为56%,主要是进口国根据量为智利占据59%、阿根廷为11%、法国为9%。这些散酒经常被这些酒厂混合当地酒或者说不混合后装瓶,贴中国葡萄酒的标牌,在官方统计数据时被纳入国产葡萄酒产品。
其实我认为洋酒进中国近几年是不可能对国产酒构成竞争的,因为葡萄酒的市场是个扩大的市场,洋酒进来只会使蛋糕做大,国产酒也是会发展会受益,真正被淘汰的是那些假冒伪劣的葡萄酒和生产他们的企业.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