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本来是上自天王老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喝得的,但有时却又有种族、性别、年龄上的不平等--在《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里,"沙漠枭"劳伦斯带着他的阿拉伯兄弟(历史上是其同性恋伙伴)前往英国军人俱乐部,那位阿拉伯人就因为"非我族类"而被拒绝供酒,最后在劳伦斯的据理力争下,招待才端来双份威士忌。(《燃情岁月》的印地安人也有类似遭遇);而《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里的梅丽尔.斯特里普第一次则因为女性的身份而被拒绝进入白人俱乐部,但后来却凭着爱心和魅力被男人们请入了俱乐部,衷心奉上双份威士忌;在《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里,阿尔.帕西诺的最爱除了女人和法拉利之外,恐怕就是积丹威士忌了,他每到一处用餐必先点上双份。但尚是学生哥的克里斯.奥唐纳好不容易想喝上一杯麦酒,招待就客气地说:请将您的是身份证给我看一下。
酒有时并不是用来喝的,就拿酒精含量很高的烈酒来说--成龙在《醉拳》里,以酒来激发醉拳的功力;在《屋顶上的骑兵》里,奥利维耶.马丁内兹用来为朱丽叶.比诺什驱走瘟疫病毒;《新桥恋人》里的阿历克斯唯一的谋生之道是:边喝烈酒边向空中喷火,以此买艺挣钱。在早年的罗马尼亚电影《神秘的黄玫瑰》中,孤独骑士马尔捷拉图杀人前后必用"杜松子酒"来洗刷枪管,在豪气之外别有一番忧郁的气质。
电影里有时也用酒做许多希奇古怪的表达。《东邪西毒》中,那坛名"醉生梦死"的酒,据说可以用来忘却,欧阳锋拒绝,于是他清醒而痛苦地活着;而黄药师喝的大醉,也许他忘记了许多,却忘不了生命中的那朵桃花。《暗恋桃花源》里生活的无奈与悲哀,被化作老陶和袁老板手中拔不开塞子的酒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段,夏雨们一起喝着的是红星二锅头,但影片结束时,长大的姜文手里拿着的却已是昂贵的洋酒--时代的变迁、成长的历程也许统统都在这酒中不言而喻了。《远离赌城》里的酒鬼尼古拉斯.凯奇先生,去拉斯维加斯做最后的自我放逐,他决定醉死在那里。而《28天》毕竟是主流电影,酗酒成性的桑德拉.布洛克小姐终于戒酒成功,不知是有意无意,她在新戏的《选美小姐》里的参赛绝活是,用盛着不等量威士忌的酒杯敲出美妙的乐曲来--也许,这才是好莱坞。
在影坛充斥着所谓"新锐导演"和"另类影片"的今天,啤酒似乎更能在新电影中代表年轻人的心态。单身青年在空虚时,有许多就象萨布作品《盗信情缘》(Postman Blues)里的主人公一样买一扎啤酒回来独饮,然后躺倒在地板上。也不知有没有人会在约会时等不到爱人,而象《重庆森林》里的梁朝伟一样对着"科罗娜(Corona)"的空啤酒瓶说话的。
对于啤酒的品牌,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选择。在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中,这种品牌的选择成为对自我命运把握。从杀手黎明杂乱的寓所中看得出,他本来喝的喜力(Heineken)"。但在日本料理店里,他却递给金城武一罐"麒麟(Kirin)"--这时他想要摆脱自己原有的身份和即定的命运,准备重新选择一次。最终,当他执行最后一次刺杀前,喝的仍旧是"喜力",他的结局已然被啤酒瓶透露出来。
记得在十多年罗杰.摩尔时代的"007"某一集中,在一场宴会上,剧中大反派特地向007推荐"来自中国的青岛(Tsing Tao)啤酒"--这已经是10多年前的记忆了。在法国大导演泰希内前年的 《爱丽丝情人》(Martin & Alice)里,在朱丽叶.比诺什身处的巴黎中国餐馆里,意外地再次与"青岛"重逢。"青岛"绝对是外国人眼里最熟悉的中国啤酒了。而到了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的"007"《金眼睛》(Golden Eyes)里,我们则眼睁睁看着一卡车"喜力"全部倾倒在异域的的街道。(--以上参照2black文)
时下文化产业里可以说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软广告在电影中早已屡见不鲜,而在饮品中,可乐和啤酒无疑是最具商业价值、最可以让人接受的软广告了。对现代媒体进行全面批判的影片的《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里,当然也少不了有关广告的细节。楚门的好友在海边打高尔夫球时,还不望对着镜头喝一罐"PENN PAVELS"啤酒,然后赞叹一声"真棒"。设想倘若真的有"PENN PAVELS"这个品牌的啤酒,而且还赞助了这部影片,那真是绝妙的双重讽刺了。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