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杭州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面,喝冰镇啤酒的食客就马上多了起来。据说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每上升一摄氏度,啤酒的销量就会上涨一倍。每天能喝些酒的人是幸福的,“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喝点小酒,心中那些小小的块垒就这样在明天天亮的时候和酒精一起人间蒸发了。
喜欢四处旅行的人,很大的乐趣就是到处找酒喝,比如在“酒国”东浦喝上一碗老酒,在微醉薄熏之时,上乌蓬船,头靠船尾,沿着小河悠悠慢行。就这样,在异乡和几个好友一起大醉一场,倒也是平时很少能享受到的快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清晨,酒醉醒来,伸个懒腰,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快乐的酒徒了。
沉醉在“酒国”东浦
东浦镇是绍酒的发祥地,一个全国闻名的“醉乡酒国”。清代,乾隆南巡,听说东浦酒好,特地过来,品尝后,大加称赞,说道:“越酒行天下,惟东浦为最。”遂列为贡品。袁宏道到访东浦,见酒风甚烈,不由感叹道:“家家唱越歌,户户酿新酒,难怪叫做‘酒国东浦’。”
东浦人称黄酒不叫绍酒,而称“花雕”,究其原因,绍兴人在酒坛上加了花纹,显得古拙别致。清代,东浦花雕是乾隆皇帝钦定的贡品。北京皇族饮黄酒,非“东浦花雕”不用。因而,东浦有专酿皇亲显贵吃的花雕酒,俗称“京装”,每坛十斤,制成后直送京都。至于百姓喝的绍酒,只能称“行使”。行使的分量、装饰及质量与花雕相比,都有区别。行使为二十斤装一坛,专销湖广江淮等地。
旧时,东浦花雕质优,不仅酿酒技术过硬,更与东浦水文相关。在东浦,酿酒几乎是一门艺术。酿酒行家,尊称缸头师傅,没有十几二十年磨练,不敢担此大号。家酿花雕,自有独到之处。舀鉴湖水泡米;先捣碎上等糯米,蒸熟;摊上竹垫;凉后,拌上酒药;分量极有讲究,多了,酒味过甜,少了,则味烈。把它们放进大缸中“作”,待“作”透了,再由酒袋装上酒架,酒液慢慢滴入缸内;最后,用泥浆封口,存入地窑。普通绍酒存放半年,存放一年以上,称“陈酒”,酒越陈越香越醇。
当地有句老话:“七世修来街面屋”,商街便是赚钱的黄金宝地。老街酒馆大抵两种,一种是小酒店,店堂靠河岸,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条凳。人们只喝酒,不吃饭,要几样简单的下酒菜,无非是豆腐干、茴香豆、土香肠之类。我们跨进店内,只见旁边一位酒客只买了一块腐乳、二块香糕,自得其乐地在饮酒。不由想起绍兴人的老话:“前世不修,霉豆腐过酒。”话虽这么说,东浦人用霉豆腐、香糕下酒,别处是难得碰见的。还有几位酒友自己带来下酒物,与两三个朋友边饮边聊。
东浦还有一种稍考究的酒楼,装饰与城里酒店相差不大,设有雅座,只是少了几分老绍兴情趣。不过下酒菜倒是很“经典”。我们登堂入室,扫了一眼菜单,只见下酒菜有下面几样:醉鸡、清炖鳜鱼、糟溜鱼片、清汤鱼圆、酒糟虾仁、三油鳝焐、干菜扣肉、红霉豆腐卤烧肉等。现在东浦居民自酿老酒已经不多,年轻人喝酒大都是瓶装香雪海,此酒略带甜味。但镇上仍有几家小店还供应正宗家酿黄酒,店家说,附近袍江有一个酒厂,酒店的酒大多是批发来的。不过,老酒客还是喜欢喝自酿花雕。
我们各人要了一碗加饭酒。加饭酒,顾名思义,就是在酿酒中增加了酿酒的米饭数量,用水少。细细品味,果然酒质醇厚,气郁芳香。东浦的酒碗也不寻常,浅浅的碗底,大大的碗口,粗瓷质料,映着暗黄的酒液。在座一位绍兴同行十分舒坦地呷了一口,说道:“这个酒味道很纯,再来一碗。”他告诉我们,东浦吃老酒,起码要“一提”,一提就是两碗。外乡人初来乍到,只吃一碗酒,就不够意思了。
酒喝下去后,自有一种陶然怡悠的心境。几位客人,便有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样子。从酒楼出来,已经弯月斜挂,华灯初上。凉风一吹,倒是清醒了几分,不由想起绍剧高昂激越之声,此时,月色朦胧,大家扯开破嗓门,顾不得体统,学起阿Q的样子,唱上几句:“想当初,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下酒菜的玄机
喝酒除了酒要好,下酒菜也不能疏忽,各地的酒友,对于酒菜的选择也各有千秋。袁枚《随园食单》里“戒纵酒”篇所言:“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味,前治味之道扫地矣。”只顾一味喝酒,就对不住桌前的美味了。
酒乡东浦的下酒菜不同于寻常,充满“酒文化”的气息。先说糟鸡。过去的东浦,户户酿酒,糟鸡就是酿酒派生出来的小菜,村民每逢宰猪杀鸡,就将鸡擦盐后,外面用纱布包住,用酒糟腌渍几天,鸡不仅不会变质,反而增添了酒香味。吃了之后,感觉比杭州的白斩鸡更鲜、更嫩,鸡肉透出酒香,别有一番滋味。另一款东浦名肴,称作“酒糟虾仁”,也是当地人待客的主菜。酒糟是酿酒的副产品,其味醇厚异香。以糟汁烹制食物,可以说是东浦的绝色菜肴。伙计说,酒糟虾仁需选新鲜大河虾,剥壳,烧时烹入糟汁。端上来后,只见虾仁洁白,入口,不仅味道鲜嫩,而且酒香扑鼻,与杭州的龙井虾仁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各地不同的酒就会有不同的下酒菜。老北京喝56度的二锅头,喜欢猪耳朵、花生米、葱芯拌豆腐丝各一盘,齐了,才好开始喝酒;沪上人家多喝老酒,熏鱼、糖醋小排、素火腿、素鸭是最得意的下酒菜;苏杭一带多饮绍兴黄酒,糖醋排骨、醉鸡、酱鸭、油焖虾,加上一些老字号的卤酱制品;绍兴咸亨酒店的茴香豆、毛豆、盐水花生、青鱼干、醉鸡、臭豆腐也早已成为招牌下酒菜;天津人最爱白干,度数越高越带劲,中华老字号天宝楼的酱肉、酱肘子,月盛斋的酱牛肉、腱子肉、牛蹄筋加上酒友自己做的拌粉皮、拌菜心、拌黄瓜、拌菠菜、拌蜇头蜇皮……每天轮换倒也不会寂寞。
下酒菜的玄机在于不夺酒味又能润喉入口,所以一般以醉酱爽脆的口味为主,就像葡萄酒里白酒配鱼、红酒配肉一样,一些老酒客自有一套配下酒菜的道道,喝酒喝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差不多登堂入室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
国人喝酒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不管是“小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讲究,还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其实在背后,都是一种酒文化。
说酒是一种情结,相信并不为过,以前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目前国内最好的白酒,都产在四川、贵州一带,山水独绝,在喝酒之余,游山玩水,却也是一桩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