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结构:企业太小生产分散
我国是一个以白酒和啤酒消费为主的国家,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因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也是缓慢的。
从1985年起到1993年的9年中,葡萄酒的年产量都在25万吨左右。但是这些葡萄酒大都是用含汁量50%以下的葡萄汁发酵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
1994年为调整葡萄酒产品结构,促进葡萄酒产品质量向国际水平靠近,国家颁布了含汁量100%的葡萄酒产品国家标准和含汁量50%以上的葡萄酒行业标准,同时取消含汁量50%以下葡萄酒的生产。因此1995年以后,含汁量100%的优质葡萄酒数量有较大增长,2003年产量达到34.3万吨。1995年底我国共有葡萄酒企业240多家,目前葡萄酒厂总数量增加到500家左右。
但是葡萄酒行业结构仍然是企业小、生产分散。在全国的葡萄酒企业,年产量在1000吨以下的占70%左右,1000吨-5000吨的企业约占20%,5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0%。目前,产量过万吨的企业只有华夏长城、烟台张裕、中国长城、天津王朝、新疆新天等廖廖数家。
随着对酿酒葡萄原料需求的增长,我国大量引进、栽培了适合酿造红、白葡萄酒的世界酿酒葡萄名种苗木,迅速扩大了酿酒专用葡萄种植面积,为我国酿造高档葡萄酒奠定了原料基础。
全国正在形成环渤海湾(烟台)、怀涿盆地、甘肃河西走廊(武威和张掖)、宁夏银川、新疆昌吉石河子、云南弥勒等酿酒葡萄栽培适宜区域。国际著名酿酒葡萄酒品种,如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贵人香等已占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80%以上。我国葡萄原料已向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的模式发展。到2003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产量约40万吨。
与白酒、啤酒等其他酒种比较,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有一定提高,但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可喜的是,2002年我国葡萄酒消费增长了30%,而白酒消费却下降了10%,而且这种趋势在稳步发展。消费的增长还表现在我国葡萄酒的进口上。从1995年至1998年增长最快,1995年进口葡萄酒只有778吨,1998年达到49840吨,目前维持在4万吨至5万吨。但是国内葡萄酒的出口量却一直没有大的增加,每年仅有4000吨左右。
总的来说,我国葡萄酒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酿酒行业饮料酒总产量(约3000万吨)中,葡萄酒仅占到1.1%的份额,在世界葡萄酒总产量也只占到1.2%的比例。
酒业竞争:进入质量竞争时代
目前,中国酒业市场已进入资本和质量竞争时代。作为我国新兴竞争性行业,葡萄酒企业的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行业整合中的地位。获得一个市场化的、并购整合的金融和技术平台,将获得一个更好地动员金融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能力,就可能在市场整合和竞争中赢得优势。
在我国葡萄酒产业,目前中国的品牌还占据大部分市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国产葡萄酒价位比较低,另一方面主要是国外的葡萄酒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尚未完成准备工作。
但是到2004年,葡萄酒的关税已由65%降为14%左右。按照国际葡萄酒商以往的低价策略,他们进入中国最大的可能还是走低价路线,特别是美国等国的大型现代化葡萄酒企业,将对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形成冲击。目前及今后我国国产葡萄酒市场,在消费量上还有很大潜力,国外资本极其看好这一市场。
当前,国内葡萄酒企业在工艺、技术以及葡萄酒基础研究上仍落后于先进国家水平,今后葡萄酒企业合资或外资兼并将会十分普通,国外葡萄酒企业也将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提升水平:标准化生产
一要创新观念,以产业化经营为经营理念。
葡萄酒产业首先要摆脱过去的经营模式--只关注酿酒工艺而不重视原料生产。要确立与过去相比更为全新的经营理念至关重要,这就是产业化经营。推进葡萄酒产业的产业化经营,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
要强化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要从过去生产主体的竞争转变为由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主体分工与合作形成的新的经济综合体或联合体的竞争。通过龙头企业、协会带动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农户,形成龙型经济格局。就是要培养好整个产业链或产业体系。龙头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组织、批发市场、科研机构、葡萄和葡萄酒经济合作组织等,即谁有能力当龙头谁就做龙头,关键是能够真正起到龙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要树立三种观念。(1)大产业观念。葡萄酒产业不能再把过去的葡萄生产和产后环节脱节,要从产前的标准化生产和服务环节一直延伸到市场营销和葡萄酒文化推广。它是包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要强调和形成产业生产诸环节的有机联结,形成产业链或产业体系。(2)多元化市场概念。葡萄酒市场是变化的市场,消费者已从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而且不断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要增加葡萄酒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3)产业化生态化观念。今后葡萄酒产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产业资源的竞争,包括产业资源环境的竞争。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认识和要求将越来越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将深入人心。
二要搞好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葡萄酒产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多样化和管理的标准化使现代葡萄酒产业更具有竞争力。不管产业链的成员处于哪个位置,都要关注葡萄酒产业链的延长和完善,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产业质量的下降。当时,要加强葡萄原料基地的建设,推广标准化的生产,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原料。同时,要培育葡萄酒产区文化,建立不同产区的产品品牌并加以保护。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葡萄酒企业要有大市场的意识,实施产品创新战略,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市场份额。今后葡萄酒产品结构创新表现为:更新速度快、文化内涵高。
要努力提高葡萄酒产业质量。在所有环节都要自觉和严格按国家和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这种新型生产体系表现为:市场的安全性、多样性、个性化,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产业化经营要更加重视产业文化、企业形象和品牌培养。对于企业而言,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最容易失去的东西,它是看不见的: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力。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我国葡萄酒产业,这一点特别重要。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