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令和酒牌令都太过风雅,没法大众化,所以现在只能从历史文献中得知一二。而拍七、划拳还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说草根文化其实就是主流文化。
酒是中国人释放自我的最好道具。从孔老先生到曹操,从刘伶到李白,从苏轼、曹雪芹到古龙大侠,无一不是喝酒的好手。酒入了他们的肠子,竟然化成了耀眼的鸿篇巨作,让多少人不禁起了效仿之心。
喝酒是件好玩的事,酒令更是一件有趣儿的玩艺儿。爱看书的人,一见到“酒令”可能就会联想到《红楼梦》里的小儿女们饮酒作诗的场景。其实大部分的酒令绝对不似这般繁琐和造作。天南地北走来,我见识过的酒令不少,其中不少是老祖宗们创造的小游戏。
胡侃一下,也让大家在喝酒时多些趣味儿。干喝酒,既俗,也没有味道。
最弱智的传花就不去说了,反正和幼儿园小朋友的击鼓传花一个理,完全看你的运气而定。与之相同的还有汤匙令,汤匙的屁股对着谁停下,就该谁喝下酒。
比较考验反应的是“拍七”。这是资料上的说法,我们玩这个的时候权当是个小游戏,根本不知是酒令之一。做法是,令官从1开始报数,按顺时针方向一路接下去,逢7或者是7的倍数都必须禁声拍桌,如果反应不够快,或者舌头太快就要罚酒。这种玩法至今依然很盛,人人都能参与,老少咸宜,简单却充满乐趣。
划拳显得粗俗一些,在人数上有所限制,一般只在两人中进行,输的喝酒。其实我倒是蛮喜欢在夜灯下的大排挡,听着五湖四海的兄弟吆喝着家乡话,张牙舞爪的划拳劝白酒,透着一种粗犷和豪情。可惜的是,我只会老虎杠子,不会划拳。
比较雅一点,且又不至于造成饮酒者心理负担的酒令是“筹令”和“酒牌令”。就是事先做好一套“筹”或者是“牌”,上面刻上人名、诗句等。每一个人名或者诗句都能延伸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这里不得不说到《红楼梦》中宝玉过生日那次玩“占花名”,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怎么就想起现在网上兴风作浪的芙蓉姐姐,打心眼里为芙蓉花叫屈啊!)。他们抽的那些签便是筹,筹上的诗句大有文章,该敬谁,该罚谁,顺着签上所指就可以推出来了。筹令和酒牌令都太过风雅,而喜欢喝酒的人没文化的不少,没法大众化,所以现在只能从历史文献中得知一二。而拍七、划拳还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说草根文化其实就是主流文化。
既然说筹令和酒牌令是风雅且不会造成饮酒者心理负担的酒令,那势必要说说虽然风雅却造成心理负担的酒令--诗词令,望文生意,就是参与者都得按要求赋诗,呤不出者罚酒。据说,许多传世名诗都是这样被“逼”出来的。或者要求降低一点,令参与者背出有相关字词的诗句,背不出者罚酒。但是演化到现在,常常成了唱一句带指定字词的歌曲,由此也可见流行、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传统文化风气衰弱。
作为男人,有必要知道投壶这种酒令。资料上说“投壶贿酒,两汉六朝,极为普遍。是当时最常行的酒令;唐宋以后才逐渐衰歇,只有少数人使用了。”在当时的酒宴中,宾主依次取箭在同样的距离向壶中投掷,中者胜,可以罚不中者饮白酒。它是从“六艺”中的“射”演变而来。因为宴会的场所狭小,所以用壶替代靶,用短矢代替长箭。“射”是相当男人化的运动,在微醺的气氛中,运用此酒令,绝对能让人清醒三分,的确是让我向往和着迷的游戏,况且我的投射向来很准,若投壶能延续至令,恐怕我也能成个中高手了。
最没意思的酒令应该是猜物,其内容是: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藏之处。猜中者胜,猜错者饮。这个太没创意了,万一主人藏得太好,大家全部灌翻也没猜中,那该如何收场?不予推荐。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