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袁仁国先生“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拿来做“白酒茅学之旨”,要看到这上下两句话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做好茅台酒相关基础文献资料的整理、发掘工作,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的深入研究;反过来,利用多学科交叉透视的研究方法,往往又有助于揭开茅台“基础研究”中因历史断层文献阙疑形成的种种谜团。
这方面“红学”研究给我们许多启示。如《红楼梦》第63回贾府夜宴参加人员的座次排列问题,被人称为是《红楼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知道,中国人的酒礼甚隆,酒桌上的座次乱不得。那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有小姐有丫头,如何推算出各人酒令的点数,进而复原各位的座次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去年,镇江彭昆仑老人花了3个多月时间,与东南大学和镇江的10多名计算机、数学专家共同切磋,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制图软件技术,进行了数百次的模拟,最后揭开了奥秘,用一张完整的图表清晰地列出参加人员及所列座次。据彭老先生介绍,揭开这个谜团,涉及版本、数学、统计、校勘、民俗、气象等多门知识。
这个例子对于“茅学”制定研究方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茅台文化在人文社科方面的谜团或许比自然科学方面来的还要多。茅台酒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的原初状态到底什么样,怎么样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的?这里面有科学史问题,有民族史问题,有哲学问题,还有宗教、民俗等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的大量阙疑,地下考古实物的鲜少,通过多种学科交叉透视差不多就成了目前解开茅台神秘文化种种谜团的唯一手段。
就说这茅台和“枸酱”、濮人及夜郎人的关系,文献阙佚,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透视才有可能把它一点点地“复原”。这方面,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曾做过初步尝试。如在《卣•香酒•“茅”台》一文中,通过含“茅”成语中“茅”的特殊意义的分析,通过对现今与古濮人、夜郎人有着密切渊源关系的苗人、彝人、仡佬人、土家人仍然活着的民俗事象,以及历史上蔡楚人用神秘的“灵茅”占卜、祭祀现象的对比考察,首先证明“茅”在古代我国中南、西南很大的区域范围内都被视为一种“灵物”,继而通过拈出古濮人、夜郎人生活过的地方,今天仍然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与“茅”相关或直接使用“茅台”的地名现象,对比楚俗与濮俗在地名命名上的一些特殊习惯,以及楚、濮都有以“茅”滤酒的习惯,从地名学的角度证明茅台地名的古久,并且在命名之初它就应该是和酒密切相关的,从而使茅台和“枸酱”、濮人及夜郎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这些结论的初步得出,显然是需要通过文献语言学、民俗学、原始宗教、地名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完成的。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