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木塞出现数个世纪之后,才有了拔塞器。拔塞器的原始名称是“bottlescrew”,根据历史文件记载,最早提及金属拔塞器的时间大约是在1681年,出现在英国。
三个世纪以来,人们无不挖空心思地试图制造出符合人体力学、工学的掌上型拔塞器,使之在处理软木塞过程可以达到平稳、快捷、干净、利落的最佳效果。经过300多年的演变,拔塞器使用的方法由困难变得简单,外观却从简易到复杂,甚至成为一种艺术品或收藏品。
拔塞器的标准
拔塞器的标准尺寸为:长度5.08~5.715公分,每个螺纹的间距约1公分,共5圈。螺旋内部中心的宽度,约可让一根传统的火柴棒头自由进出。目前金属螺旋纹的形状有圆形或扁平。有些拔塞器的设计,中间为一支金属柱,外部包覆着扁平锐利的薄螺纹。但不管什么样的设计,只要使用者能运用自如,就是一把杰出的拔塞器。拔塞器的尺寸、规格不合标准,容易引起软木塞断裂,让断裂的软木塞卡在瓶颈里。
常见拔塞器的使用方法
传统“T”型与杠杆型拔塞器
一般软木塞的长度约4.5公分左右,少部分长度在5公分以上。钻入软木塞时,首先需将螺纹尖端对准软木塞的中心点,手掌握着拔塞器的把手,螺纹位置约于食指与中指之间,以45度角钻入(可用左手的拇指辅助按压)。钻入后,应在正上方形成垂直角度。一般的作法是:先钻入三圈半(约3.5公分),拔出一部分软木塞;然后再钻入一圈(留半圈)。切勿整个钻入,以免将软木塞穿透,导致木屑掉入瓶内。对于比较长的的软木塞(长度通常超过瓶口外包的锡箔),拔除时最好还是分两次进行,同样也是第一次钻入三圈半,先拔出一部分软木塞;再钻入一圈半,然后将软木塞拔出来。杠杆型拔塞器使用方法与“T”型拔塞器基本相同,只是在传统“T”型拔塞器的基础上,多了两个附件:小刀和金属支架。小刀用来切除瓶口外包的锡箔;金属支架用来在钻到一定程度卡在瓶口,借助杠杆原理拔出软木塞。
双臂式杠杆型拔塞器
俗称“蝴蝶翼拔塞器”。接触瓶口的地方有个圆形盖头,可套住瓶口,以支撑拔出软木塞时的反作用力。
钻入软木塞时,左右两边的双翼,随着钻入的深度缓缓举起;当举到最高的位置时,以双手施力向下压,软木塞即刻慢慢的移到瓶口上方。然后以右手掌抓住被拔出的软木塞,左手握住瓶颈,右手顺时针(同时向上),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时施力,再慢慢地将软木塞拔出。这种拔塞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故称“傻瓜型” 拔塞器。
咖啡研磨式拔塞器
接触瓶口的地方也有个盖头。只要先将螺纹尖端对准软木塞中心处,然后以右手握住把柄,顺时针方向旋转施力,软木塞随着旋转的动作缓缓的升起。最后,以上述顺时针、逆时针的施力方式,将软木塞拔出。
双层反向垂直型拔塞器
与研磨式拔塞器颇为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旋转螺纹有两个,一上(内)一下(外),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钻入时,上层的螺纹旋转,钻入软木塞;拔出软木塞时,下层的螺纹旋转,软木塞逐渐被拔出。
两片式拔塞器
这种拔塞器的造型相当的简单,一个握柄,两片金属片(一长一短)。拔除的方式是:将金属片从软木塞与瓶口的缝隙插入。首先把较长的金属片从缝隙采用前后摇摆的方式插入,然后再将较短的金属片插入另一边的缝隙里——此时不再是前后摇摆,而应是左右摇摆。当两片金属片整个进入瓶塞与瓶口的细缝后,以拇指和另外四只手指扣住拔塞器的握柄侧面(而非上面),以顺、逆时针的方式向上施力慢慢旋转,将软木塞拔出。
“问题软木塞”的处理方法
在拔除软木塞时,因不小心而造成软木塞断裂,可从断裂处对向的位置,以倾斜45度角度缓缓钻入软木塞,再以杠杆原理的反作用力将之拔除。此外,常遇见的问题还有软木塞掉入瓶内。如果备有专门的三脚勾捞塞器,一切问题自然可迎刃而解。没有这样的器具,应如何处理?
如果是部分断裂的软木塞掉入瓶内,可找平常使用的吸管(两根),先将弯管部分拉直,然后同时打个结,将打结的那一端伸入瓶内,卡住瓶内的断裂软木塞,然后缓缓施力将之拉出。如果是整个软木塞掉入瓶内,根据经验,掉入的软木塞是横着漂浮的,此时还是可以用两根吸管来解决,只是方法比较繁琐。首先将一根吸管拉直,打个结备用。另一根吸管,先将弯处拉直,吸嘴在上方,然后从下方往上,平均地剪成四片,长度剪至弯管处下方。每一片的最前端,各打一个小结,以轻微的力量将每一片拉成弧形状(外弧),形成一个四脚勾。接下来,将四脚勾状的吸管伸入瓶内,抓住(包住)软木塞,尝试将瓶塞扶正(直),然后将另一根打结的吸管也伸入瓶内,卡住瓶塞下方,然后再同时将两根吸管慢慢地施力,将整个软木塞拉出。
瓶口锡箔的切除
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拔塞器,在拔除软木塞之前,需把包覆在瓶口的锡箔切除,切除的位置应在瓶口下方1.4公分的凸缘下方。如果切在瓶嘴凸缘下方位置处(0.4公分),当倒酒注入酒杯时,有可能把切割后的金属残屑,随酒液一起带进酒杯里,既有碍观瞻,又不符合卫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