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才是出路
在北京地区,有众多的“二锅头”企业,外行人一时还真不好分清它们之间的渊源。
据本报记者了解,红星二锅头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它始建于1949年5月,是中央税务总局筹建的我国第一家国营酿酒厂,当时收编了北京城近郊的龙泉、永和成等12家老字号酒作坊,汇集了酿酒人才和技术,“红星”全面继承了北京二锅头传统酿酒工艺。
“北京地区的烧酒可追溯到八百年前的元代,二锅头成形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扬光大于"红星"成立之后。”冯加梁告诉本报记者,为迎接新中国成立,首批红星二锅头酒在1949年9月投放市场。
此外,冯加梁还介绍说,红星二锅头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1965年起曾扶持顺义牛栏山等郊区县酒厂,帮助其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原因,又主动放弃“红星二锅头”的全名称商标注册,让其他企业也能生产二锅头酒,一起做强、做大“二锅头”品类。
在此期间,“红星二锅头和牛栏山二锅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师徒之间的关系。”红星二锅头总经理助理兼董事会秘书孟庆宇告诉本报记者,北京地区有43家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这几年确实有几家二锅头品类的企业发展的比较好,红星二锅头的竞争对手不止牛栏山二锅头一家,还有京都二锅头、华都二锅头等。
经过多年发展,红星二锅头产品已发展为普通、特制、精品、珍品、珍藏五大系列产品群,该公司2003年推出了文化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的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红星1949等,成为北京高档白酒的经典代表,成为首都招待国内外宾客的北京名酒。
虽然,红星二锅头称自己是其他二锅头的“祖师爷”,但是众“徒弟”的发展已经对他们形成了冲击。红星二锅头如何看待这些日益壮大的竞争对手?
孟庆宇认为,如果没有红星和牛栏山两家二锅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没有今天二锅头品类的巨大发展规模,从这一角度看,有竞争是好事;这两家企业应该有“品类兴、企业兴”的共识,未来应从竞争向竞合的关系发展,所谓竞合并不是指产权合一,而是指双方在竞争的同时要强化双方的合作,共同把二锅头品类做大。
“不搞过激式发展”
相对于二锅头品类的发展,其他白酒企业可谓“激进式”。
本报记者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看到,白酒行业预计到2015年产量达到960万千升。不过,截止到2011年底,白酒实现产量1026万千升,行业收入规模达到3746.7亿元。这意味着,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不仅如此,贵州、四川、江苏、湖北、安徽等白酒大省也在争相推进产能扩张的步伐,而剑南春、山西汾酒、泸州酒业、西凤酒、沱牌舍得、杜康酒等白酒企业此前也纷纷提出扩能计划。
具体到二锅头品类,红星二锅头的竞争对手也在大力扩产。顺鑫农业今年1月份发公告称,为提高牛栏山酒厂中高档优质白酒生产比重,促使企业低档白酒向中高档转型,拟自筹资金投建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研发中心暨升级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投资总额为4.8亿元。
目前红星二锅头未来的发展态势如何?冯加梁表示,许多二线品牌都在向前冲刺,业绩有的确实也不错,这是他们的发展方式,红星二锅头不好做过多的评价,但是红星二锅头不会采取过激的发展方式,公司十一五规划是每年销售收入增加1.5亿到2亿,十二五的规划也是比较稳健的,规划的目标是30亿-40亿。
红星二锅头2012年全年的产量是11万吨,销售收入是25亿元,其中60%的销售收入是在北京地区之外,40%的销售收入在北京地区。
重组改制即将完成
前几年,以联想控股为代表的业外资本纷纷进入白酒行业,白酒行业也进入了资本运营阶段,为了达到北京国资委旗下的白酒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注册在北京市怀柔区,由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北京京泰投资管理中心共同投资组建,汇集了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北京知名酒企,旗下拥有“红星”、“龙徽”、“古钟”、“六曲香”、“中华”、“夜光杯”等品牌。
据本报记者了解,首都酒业注册资本为1亿元,北京一轻总经理苏志民出任其董事长,红星与龙徽葡萄酒董事长于吉广任总经理。此前,于吉广曾表示,首都酒业将力争十二五中期实现上市目标。
两年过去了,首都酒业的重组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对白酒行业的定位是积极发展,但是到了十二五之后,则变成是做大做强,这就是首都酒业成立时的政策背景。”孟庆宇告诉本报记者,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的要求,首都酒业的发展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先挂牌,第二步是再融资,第三步就是上市。
目前,首都酒业的改制工作正在按照步骤,积极稳步向前推进,改制工作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改制完之后就会进行融资,将会考虑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的多元化等。
此外,冯加梁也表示,首都酒业的上市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红星二锅头作为首都酒业的基础企业,一直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管理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