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行业在
人才使用方面呈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学无用武之地,一方面则严重缺乏
人才。
学而无用武之地的则是学酿酒的人,有的人是在国内
葡萄酒学院毕业,有的则从国外
葡萄酒学院毕业的。这里有几种现象出现:其一是由于国内大部分酒厂在酿酒上并不精益求精,如果是为了从事所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会觉得这会浪费自己的青春,加上国内酒厂对学酿酒的学生的工资水平不高,学生不愿意去酒厂就业,尤其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学生。
其二,大家也知道酿酒其实不单是学了专业就能酿造出佳酿,还是要经验积累,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悟性,即使是学历再高,如果没有经验,愿意酿造好酒的中国酒厂也不敢贸然雇佣他们做首席酿酒师,最多做个副手。
其三,
葡萄酒行业在中国虽然是个小行业,但即使是从事
葡萄酒行业,也是各有所专,学酿酒的并不见得懂
葡萄酒销售,也不见得懂得
葡萄酒的鉴赏,或者说就全面,尤其是国内
葡萄酒学院出来,他们在学校就没有多少种酒可以品尝到,就算是在国外,也最多所在国家的一些酒。而中国去国外学酒的基本上都是去法国学的,也就了解点法国酒,对其他国家的酒很多都很茫然。
试想这些学生最起码也是学了四年毕业的,如果没有从事酿酒这一本行业,实在是浪费了他们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浪费了所学专业,从另一方面讲,是浪费了社会资源。
而在学而无用武之地的另一面,则是经营
葡萄酒的公司普遍找不到
葡萄酒的销售
人才和懂酒、会选酒的
人才,即使是国外学酒回来的,他们也就懂得法国酒,即使是法国酒,他们也很片面,主要以波尔多为主,而
葡萄酒销售则是以世界各地的酒,又并非单一的法国酒。
要培养全方面的
人才,又谈何容易,首先中国还没有对所有产酒国都有了解的这样一个老师团队,我认为如果要教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如果你对这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不精通,是没有资格去教学的,在国内笔者算品酒的数量多的人之一,但就是到现在,我都不敢去专门从事教学,我总觉得要深入到一些产酒国家,亲身体验过,真正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一国的
葡萄酒状况,才有资格去教学生这个国家的
葡萄酒,虽然老师并不是最挣钱的一个职业,但是最受尊敬的一个职业,是对知识的客观的传播的人,而不是仅仅以挣钱为唯一目的,弄不好就会误人子弟。
当然
葡萄酒市场在中国还是刚刚开始,现在也完全来得及朝这方面努力,将来如果有人想学习
葡萄酒,又想就业容易,尤其是去国外去学习
葡萄酒的,可以朝中国缺的
葡萄酒这方面的
人才入手,即使是出国求学,也没必要单一地去法国,产酒国很多,即使是冷门国家,如果你对这一国家的酒精通,你会成为不可替代的这一国家的
葡萄酒专家,因为将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随着国内
葡萄酒市场的扩大,也是很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