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啤酒的粗豪、白酒的浓烈相比,葡萄酒天生就有一些温婉的特质。首先是颜色,幽深、冷艳,光彩照人;其次是口感,香醇中带着微微的酸涩,氤氲一种温馨浪漫;然后是酒标,考究、雅致,上佳的酒标甚至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法国波尔多的罗思柴尔德木桐堡的酒标,有不少就是如达利、米罗、夏加尔、毕加索、培根这样伟大的画家亲手设计。2001年4月,罗思柴尔德木桐堡的部分酒签绘画藏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再加上葡萄酒还有一套繁琐的餐桌礼仪,这就使得它更有些小布尔乔亚的气息。在这样的人间尤物面前,品饮者难免有些惴惴,生怕一不小心就说出外行话来。
了解葡萄酒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它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并让你激动不已。
左看右看
国际葡萄酒界权威菲利浦·塞尔登认为,尽管葡萄会自然发酵变成葡萄酒,但好的葡萄酒却不是天然形成的,这一事实正好体现了葡萄酒的复杂性。他认为下列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葡萄酒的特征:
1、葡萄的种类及长势;
2、葡萄种植地的气候及土壤状况;
3、酒商(或者酿酒人)的创新精神、商业意识和酿酒技术。
葡萄酒虽然不能够主宰一切,但没有好的葡萄原料是绝不可能酿造出优秀的葡萄酒的。葡萄酒“三分在工艺,七分在原料”,是人类几千年酿酒史上积累的一个很宝贵的经验。为什么法国葡萄酒那么有名?因为“上帝疼爱波尔多人”!波尔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方,这为其葡萄酒品质的卓尔不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烟台素有“中国的波尔多”之称,它也是国际上闻名遐迩的葡萄种植基地。1987年,烟台被国际葡萄酒局授予“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殊荣。中国葡萄酒业的发端———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也因为座拥烟台5万亩优质葡萄园基地与其百年积累的精湛工艺,从而有着国际声名,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葡萄酒企业。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选料、破皮去梗、榨汁、发酵、培养、装瓶等六大步骤。其中,培养的过程至关重要。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发现橡木桶所储藏的酒,味道会更加甘美醇厚。专家分析,橡木桶之所以胜过其他木材制的酒桶,是因为葡萄酒在桶中培养时,氧气犹能缓缓渗入,使桶内的酒进行温和适度的氧化,既可以达到柔化酒中单宁的效果,酒性在酝酿成熟的过程中也更趋稳定。在我国,最先使用橡木桶的公司就是前面提到的张裕公司。富有传奇意味的是,张裕最大的三只大橡木桶,用的是法国林茂山所产橡木制成的,这些橡木的树龄都在100年左右;而这批每只能贮酒一万五千公斤的橡木桶均制成于1908年,也就是说,张裕的大橡木桶迄今已有93岁的高龄了。
酝酿美酒的过程还不止于此,存放橡木桶的酒窖最好是要深藏于地下。惟有如此,才能保证窖内的温度及湿度的恒定,从而酝酿出醉人的汁液。在亚洲,达到这种完美标准的只有中国的张裕公司始建于1894年的地下大酒窖。基于对葡萄酒卓越品质的倾倒,人们总是赋予地下大酒窖种种神秘的猜想,因此每年总有不计其数的人,走进历经百年历史沧桑的张裕大酒窖一探其奥妙。
上看下看
探寻葡萄酒的起源,需追溯至远古时期。虽然确实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据推测早在进入农业时代之前,人类就已经养成了饮葡萄酒的习惯。其实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着无数的天然酵母,尤其以果皮的含量最多,因此当富含糖份的葡萄成熟落地后,只要葡萄汁和葡萄皮接触,在适当的温度下,便与天然酵母产生反应,而酿制出葡萄酒。
上面这段精彩的话出自《与凡·高共品葡萄酒》———这是一本洋溢着小资情调的书籍。但精彩归精彩,却总是有些飘忽不定的感觉。我国著名的葡萄酒专家李华博士在其葡萄酒专栏里称: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西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前,南高家索、中亚西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在这些地区,葡萄栽培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驯化阶段;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入埃及等其他地区阶段。
我国葡萄酒的酿造史也同样久远。早期的先人只能任凭葡萄天然发酵,成败常凭运气。中国葡萄和葡萄酒的里程碑出现在有张骞出使的汉武帝时期。在元朝时,中国葡萄酒的酿造业已十分繁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中国游记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葡萄园和葡萄酒的记载。在描述“太原府王国”时他写到:“太原府园的都城,其名也叫太原府,那里有好多葡萄酒,制造很多的酒……”
但中国葡萄酒业的真正转折却是在清末民国初期。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斥巨资在烟台开办了我国第一个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此我国葡萄酒业开始迈入一个工业激情时代。由于张裕师法西洋,又有着雄厚的资本,加上创新的精神,张裕葡萄酒甫一问世,即风靡全国。1915年,张裕的葡萄酒一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四枚金质奖章,一时美极盛极。
张裕与时俱进的精神也为同业所称道,按照世界建设葡萄酒庄园通行的3S原则,即阳光(sun)、大海(sea)、沙滩(sand)的准则,经过五年时间的筹措、选址、建设,中国第一座专业化的葡萄酒庄园———张裕葡萄酒庄,在中国入世前出现在烟台市福山区北于家西。中国首批庄园葡萄酒也将由此挺进葡萄酒高端市场。可以这样说,由于张裕的出现,中国葡萄酒业的整体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东看西看
葡萄酒不仅看上去很美,其在艺术上的精彩表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诗人歌德说:“酒使人心情愉快,而欢愉正是所有美德之母……我继续与葡萄树芽作精神上的对话,它们使我产生伟大的思想,使我创造美妙的事物。”短短数语,足见葡萄酒在西方哲人心目中的地位。
葡萄酒文化其实正是西方文化的缩影。尼采把西方精神分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酒神既是农业之神,又是文艺之神,象征着富饶、生命、自然以及艺术。而在西方宗教文化史上,葡萄酒也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在古希腊,祭司举行仪式时,常藉葡萄酒作为灵魂升天及沟通天神的工具。在艺术方面,葡萄酒饮用作为绘画题材,激发了众多名家的创作灵感。德加《喝苦艾酒的人》,凡高《铃高咖啡屋的女人》都是画坛的不朽之作。
与广为熟知、浸润深厚的西方葡萄酒文化交相辉映的是,中国葡萄酒文化也源远流长,别具风味。
早在古代,葡萄酒便带给众多文人雅士以美妙享受,激发了他们的诗兴浓意,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西晋陆机:“葡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回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放中蕴着凄绝,成为千古绝唱。至元代,葡萄酒已为祭祀太庙之必备,开始进入宫廷文化视野。
到了近代,葡萄酒文化被一个叫张弼士的红顶商人向前推了一大步。张弼士不仅是缔造了张裕,把中国葡萄酒业从手工作坊一下子就带到了先进的工业时代,而且由于其南洋首富和公关大师的双重角色,还创造了在近代葡萄酒文化史上最奇瑰华美的一章———张裕几乎与近代史上一切声名显赫的人物都有深厚的渊源。他们为中国葡萄酒文化写下最璀璨的一页: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在与袁世凯会谈途中,到烟台视察,有感于张裕葡萄酒的芳醇可口和张裕人的自强不息,挥毫题赠“品重醴泉”四字;康有为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两到张裕,题下了堪称酒文化双璧的姊妹诗,其一曰:“深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且避鳌蟹写新句,已忘蒙难征莲华。”其二曰:“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读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
时至今日,随着品饮葡萄酒成为一种时尚,葡萄酒文化就更加绚丽多姿,引人神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