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葡萄酒已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我国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吸引了众多的国际资本和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致使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和OIV组织观察员的烟台,如何培植优质葡萄、壮大葡萄酒产业、提高“烟台葡萄酒”的品牌价值,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
烟台是我国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1892年,张弼士先生从西方引入优良葡萄品种和葡萄酒机械化生产方式,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公司(张裕),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新纪元。110多年来,烟台葡萄酒产业在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中脱颖而出。如今的烟台,已经成为我国优质葡萄的主产区,被誉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葡萄酒年产量已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48%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工业基地;以张裕为代表的“烟台造”葡萄酒产品成功走向海外市场,成为欧洲市场中的国产葡萄酒第一品牌。
烟台葡萄酒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说来:
一是葡萄酒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截止到2006年末,烟台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150多户,遍布全市12个县区。其中以张裕、中粮长城、威龙为代表的葡萄酒企业逐群而居,张裕制瓶、丽鹏包装、芝丽华软木等生产服务性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加工服务为主的产业链条。葡萄和葡萄酒的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占烟台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成为烟台六大产业集群之一。
二是葡萄酒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截止到2006年末,烟台葡萄酒产量达到19.76万千升,占全球总产量的0.5%,占全国总产量的48%,占全省产量的90%,葡萄酒工业成为烟台食品工业的五大强势行业之一。
三是葡萄酒工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截止到2006年末,烟台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0.37亿元,实现利税18.02亿元,利润10.27亿元,分别占全国葡萄酒工业销售收入的54.33%、60.73%和75.90%。
四是烟台葡萄酒知名度不断提高。烟台已拥有张裕、威龙、长城等一批国家、省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并成功走向海内外市场,“葡萄酒,烟台造”已引起世界瞩目。1987年,烟台被国际葡萄·葡萄酒局正式命名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1989年,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烟台设立;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批准,烟台葡萄酒受原产地产品保护;2006年,国际葡萄·葡萄酒组织批准恢复烟台在该组织的观察员身份。
二、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
一是葡萄种植优势。烟台地理纬度、土壤、光照、湿度非常适宜葡萄生长,是中国著名的葡萄生长优质区域;烟台土地资源丰富,有较多适宜葡萄生长的农田和可开垦的土地,种植面积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烟台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果农种植经验丰富,也有种植葡萄的积极性。
二是龙头企业集中优势。目前,烟台已形成以烟台张裕等为龙头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群体,拥有张裕等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葡萄酒行业的“产业群”,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
三是产业链条拓展优势。烟台发展葡萄酒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服务性行业或部门比较完备,尤其是制瓶、木塞、瓶盖、包装、印刷等产业的配套生产能力较强。它们与葡萄种植和生产酿造企业一起构成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即葡萄培育和种植(基地)——优质葡萄收购和筛选(原料供应商)——葡萄酒酿造(酒生产企业)——葡萄酒包装(生产服务性企业)——葡萄酒销售(代理商和推销商)等多元化、一体化、立体化的产业链条。
四是消费需求拉升优势。随着东部沿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产生很大变化,对葡萄酒文化逐渐了解并接纳,葡萄酒的消费需求逐渐升级。同时,烟台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度假的悄然兴起,放大了烟台葡萄酒的品牌效应,大大拉升了烟台葡萄酒的消费增长空间。
五是资金、产业集聚优势。烟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葡萄酒工业的历史和实力,吸引了海内外客商纷纷投资办厂,现已集聚了国内的中粮集团、天津王朝、安徽古井、北京金六福、新疆新天国际、浙江大红鹰等著名企业和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香港等9个国家或地区的客商,中外投资额已达到20多亿元,产业聚集优势明显。
同时,烟台在葡萄酒产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葡萄苗木培育和葡萄基地建设有待提高。烟台葡萄的苗木品种混杂退化,品质不高;葡萄基地的管理松散,只依靠果农自然种植,普通葡萄产量大,优质葡萄比重相对偏小;优质葡萄研发培育稍慢,影响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高品质。最为严重的就是,以上问题的存在并没有引起部分生产酿造企业的足够重视。
二是葡萄酒生产企业的行业结构有待调整。烟台150多户葡萄酒生产酿造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占11.4%,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则占64.2%,小型企业比例过大,中型企业份额偏小。大量的小型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其生产水平、管理手段、酿造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