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先发者来说,因为模式的探索和积累,很多地方需要付出高达数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时间和资本去换取经验。而后发者则可以在借鉴先发者失败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对比发展,减少弯路,节省时间,降低消耗来建立新的优势。贵州白酒,保留下了最优秀的历史文化、技术传统和品牌潜力。即使在今天,贵州白酒的质量口碑优势依然存在。这就是一种品牌后发优势;除此以外,贵州白酒在技术后发优势方面十分突出。浓香型白酒的过度发展,在工艺和技术上的优势愈来愈不明显。而贵州酱香型白酒,尤其是以贵州茅台酒为核心的仁怀地方白酒产业,工艺和技术上的优势十分明显。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的产区优势明显提高。这是我们贵州白酒业在酿造技术和工艺上的后发优势。如果能将这种后发优势,给充分发挥和彰显出来,就是贵州白酒的竞争后发优势”。
如何塑造贵州白酒的后发优势,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挖掘贵州白酒的整体潜力基础上,对比贵州白酒与全国白酒市场的差距和优劣势,以全新的市场营销观念为前提,强化贵州白酒的优势转化,建立起新的比较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激活贵州白酒价值效应。
不可否认,贵州白酒是资源最为优秀的白酒产地之一。不仅有国酒茅台;而且有老八大名酒——贵州董酒;还有贵州老八大名——习酒、董酒、鸭溪、珍酒、匀酒、眉窖、贵阳大曲(黔春酒);以及新锐名酒品牌群,包括贵州醇、青酒、小糊涂仙等等。作为贵州白酒的主导品牌群,在新名酒消费回归的趋势下,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贵州白酒名酒群应该与身俱有的本能和未来所在。
国酒茅台,无疑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标杆。作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和大曲酱香型白酒鼻祖的贵州茅台酒,早在公元前135年,茅台镇的酿酒师们就酿出了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在中国,甚至世界,无论是文人、武夫、帝王还是平民,对茅台酒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正是历史人物对茅台的情有独钟,才使得茅台能随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在茅台酒2000多年的生命中,积淀的是文化,形成的是酒文化的圭臬,是历史与酒的亲密见证。这是茅台酒所独有的资源优势。
但是,这种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新的经济优势?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国酒茅台自1998年起,在比对五粮液及其他高档酒发展优势后,强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主动性市场理念、能动性创新理念、全方位经营理念、有效性竞争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动因及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革故鼎新”,使企业走上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经过9年跨越式发展,贵州茅台新的规模化经济优势和集约化经济优势逐渐形成,并日益保持中国高档白酒市场领先地位。据贵州茅台2007年报显示,2007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达72.37亿元,同比增长47.6%;营业利润达44.92亿元,同比增长80.93%;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8.83亿元,同比增长81.39%。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贵州茅台每股收益达到了3.05元;每股净资产则达到8.92元;而贵州茅台集团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约91亿元,距离“2010年100亿工程”再次提速。
“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使得茅台酒即使酿造工艺被复制,在外地也生产不出来这种纯正的酱香型白酒;历史垄断,历史形成、一脉相传的工艺无人能改;文化垄断,茅台酒在中国及中国革命历史中,形成的特殊地位,无人能撼动”。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认为,这已经构成为贵州茅台的垄断性资源优势。笔者以为,以地域、环境、工艺等稀缺性资源优势,表现在市场竞争中则成为一种价格话语权和高端市场垄断竞争优势力。一旦这种垄断竞争力发挥出新的集群效应,势必会成长为新的规模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