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葡萄酒产区基地建设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嫁接存在的问题。在目前我国普遍采用自根繁殖苗栽培方式的大环境下,优质嫁接苗在烟台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葡萄砧木的选择要通过砧木区域化试验,才能科学地提出适合一个地区选用的砧木种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葡萄以扦插育苗为主,只有部分地区采用抗寒或抗湿砧木,系统的砧木适应性研究在我国进行得还很不充分,目前还难以明确提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砧木类型。在选用什么砧木的问题上,尚需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努力。
二是种植密度偏大。对比世界7大葡萄海岸产区的其他地方,烟台地区的葡萄种植密度偏大。在国外,每亩葡萄植株一般在350棵左右,而烟台地区的不少葡萄园每亩植株在6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0棵。烟台地区雨热同季,葡萄生长季节后期,降水量较大。过大的葡萄种植密度,不能保证充足的通风和光照,葡萄的含糖量与风味物质含量都会受影响。同时,过大的种植密度为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葡萄园管理带来麻烦。
三是葡萄品种的同质化。烟台产区的葡萄种植品种依然没有逃脱同质化的拖累。虽然这里有独特的蛇龙珠,但是,整个产区全部都念这一本经。烟台地区的酿酒葡萄种植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是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小产区的绝佳之处,充分利用这样的自然环境,开发不同小产区的独特品种,是烟台地区今后谋求差异化的方向之一。
四是经营模式制约规模化生产。目前的经营模式无外乎农户与葡萄酒企业签订供销合同、企业自建基地后返租倒包给农户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葡萄种植者与葡萄酒企业都在努力寻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寻求一个利益平衡点。
规模化生产是葡萄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经营,要达到国外酿酒葡萄的质量水平是有困难的。只有通过土地的承包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进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提高葡萄园的劳动效率,减小葡萄园的生产成本,提高酿酒葡萄的质量,才能提高中国葡萄酒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