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广场后侧,一家透露着质朴气息的店面特别引人注目。两根绳子串着一块木牌,上面雕刻着具有炭烧气息的店名,再加上旁侧的两根木头柱子,使得整家店面更加透露出质朴的乡间气息。入内,暗红色的酒架,上面整齐地斜“躺”着不同庄园的红葡萄酒,而它们多数来自法国。余音袅袅的音乐,或紧凑或轻缓,洋溢着法国特有的浪漫情调。
张帆就是这家店面的主人。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葡萄酒品评人。“不要叫我品酒师,因为这种称呼需要职业鉴定。就我而言,我只是与葡萄酒有着特别深的渊源,对葡萄酒的品评,渗透的都是自己的理解。”张帆谦虚地说。他一直认为,品尝葡萄酒是享受萦绕于唇舌之间的艺术。张帆尤其崇拜法国红葡萄酒,他认为葡萄酒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品,这种个性蕴涵着时尚的元素。
与葡萄酒有十多年缘分
接触张帆,整个人充满了个性,拥有着一种艺术家的气质。再深入接触,你会发现,他谈论最多的就是红葡萄酒。厚重、轻灵、丰腴、韵味、艺术内涵……这些词汇是张帆用得最多的,而这些词汇不是评价某个人,也不是平常我们所称呼的艺术品,他用来评价的是葡萄酒,在他看来,红葡萄酒就是一件艺术品。
据张帆介绍,1988年,他开始“学习”红酒的理论知识。但是,至于红酒是什么味道,他则没有机会品尝。“对于红酒的学习,只是限于纸上谈兵。”张帆说,那个年代,红酒是一个新鲜东西,能接触到的人很少。还是在一年之后,他才有幸品尝红酒。“MACON是我品尝的第一种红葡萄酒,我至今还记着它的味道。”张帆起身指着墙上被他裱起、收藏起来的酒标,一脸兴奋。对于什么契机、什么场合下得以品尝MACON,张帆仍然记忆犹新。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内推广红酒可以说步履维艰。”张帆见证了红葡萄酒在佛山的发展过程。也许是一种注定的缘分,张帆从第一次接触红葡萄酒就迷上了它。用眼睛去观察红酒的成色,用舌头、味蕾去体验红葡萄酒的味道,无数次的总结、锻炼,张帆具有了敏锐的嗅觉。“什么味道,都逃不过我的嗅觉。”张帆笑着说,他对味道特别敏感,常人还没有体察的时候,他就能意识到。不仅如此,他还能准确地判断出这种味道是从何处散发出来的。
以艺术化的感悟品评红葡萄酒
“品酒不能太刻意,那样会违背大自然赋予葡萄的天赋。”张帆对葡萄酒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红葡萄酒可以分艺术酒和食品酒。一些餐酒就没有多少艺术内涵,它们都显得太过于单薄,而艺术酒则不同,它是酿酒师的艺术创作成果,富有酒的韵味。
张帆认为,品葡萄酒要以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和欣赏。“与众多类别的艺术品创作一样,葡萄酒的酿造同样可以视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张帆说。红酒这种艺术品的形成,包含了酿酒艺术家的智慧。比如,大自然所赋予的葡萄的“天资”,陈酿中岁月的“搓揉”,还有酿酒师本身的智慧,使得葡萄酒的品位异于常态,葡萄酒的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张帆品评酒,不以红葡萄酒具有何种水果的香味为标准,在他口中,他更多的是将红葡萄酒比喻成清纯的少女、丰腴的情人、粗狂的男人。“有的葡萄酒,酒色成柔嫩鲜润状,犹如少女的肌肤,其香气幽而不散。有的清新愉快,犹如置身于花的海洋,香气漂浮在空中。还有的,体现的则是细腻、精致、甘美的酒体,让品酒者沉醉于无限的遐想中。”这是张帆典型的酒评。对于这种评价,张帆有着自己的理由:葡萄酒在桶陈和瓶陈的过程中,除了那些需要新鲜喝的酒外,其固有的香味可能是在不断地变化,这就是葡萄酒这件艺术品所富有的特点。将葡萄酒用具体的东西形容,如果比喻恰当,这会充分体现葡萄酒的魅力。
愿人人都了解红酒文化
对于葡萄酒艺术的欣赏,以何种心情将会激发何种感觉。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酿出成功葡萄酒的艺术也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有过去的、现在的、幻想的……最好的方式还是要用感悟去理解“她”,用味蕾去抚摸酒体的同时,感悟“她”的拟人、拟情、拟景……就是这样,感悟葡萄酒就是在感悟生活!“红葡萄酒并不神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理解它。”张帆说,红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应该简单化,让人人都能理解。
CH-Lynch Bages(靓次伯庄园属保邑乡的五级庄园)的酒,年轻时酒体清雅、晶莹、口感强烈、幽香扑鼻,恰似一花季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但难以深究其内涵。而对于成熟的CH-Ducru-Beaucaillan(杜高巴加庄园)的酒,则是柔美的、丰满的、典雅的风格……对于酒庄的特色,张帆如数家珍。张帆尤其崇拜法国红葡萄酒,在店内的墙上就张贴着一张“法国葡萄酒产地”地图。这张地图,是张帆自己依据地图而制作的。
作为一个地道的佛山人,张帆认为,葡萄酒以及葡萄酒文化还是鲜为人知。或许因为葡萄酒作为一种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的必需用品,所以很难勾起人们对其的兴趣。欣赏葡萄酒及其文化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孤芳自赏。
“不久后,我会在自己销售的酒上,张贴自己的酒标。这种酒标上会有我的照片、我评酒的心得,我是想让大家明智消费,可以未尝酒就对该酒略知一二,了解其品性,然后再进行消费定夺。”张帆自我形容说,他是葡萄酒的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