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葡萄酒历史悠久,公元前600年,腓内基人将葡萄园的概念引入法国后,桃红葡萄酒开始盛行,十七、十八世纪桃红成为欧洲帝王最欣赏的美酒。
随着葡萄酒消费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桃红葡萄酒也开始在中国市场隐现风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把青睐的眼光投放在了清新爽口、清丽秀美的桃红葡萄酒身上,而众多的时尚媒体栏目也开始出现了她诱人的身影,桃红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大有蓬勃兴起之势。
然而,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几乎是干红独霸天下,甚至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葡萄酒就意味着干红,干红几乎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词。但近一年多来,桃红葡萄酒突然兴起,有很多企业也开始生产桃红。桃红的兴起并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着深刻的渊源。
第一,桃红的兴起是大势所趋!
桃红葡萄酒口味清爽、色泽亮丽,仅仅从感官上就能给人以时尚、亲切的气息。桃红葡萄酒的生产历史很早,但由于市场推广的原因,在中国一直没有兴起。但作为葡萄酒从颜色划分的三大正宗品类,桃红在葡萄酒成熟国家早已是非常畅销,并且是销量持续上升的酒精类饮料之一。
作为葡萄酒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国家,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葡萄酒企业纷纷将精力投放在了干红产品的生产上,企业的引导使得干红形象深入人心。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葡萄酒从企业到市场都日益成熟起来,生产企业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技术的提升使得桃红葡萄酒的大量酿制早已不是难题。作为优秀的葡萄酒种,桃红在中国的发展也必将是大势所驱、不可阻挡。
第二,桃红的兴起是企业差异化需求所致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潜力庞大的葡萄酒市场引发了世界各国家葡萄酒巨头虎视眈眈的关注,纷纷瞄准中国。与此同时,在本土葡萄酒企业中,几大品牌割据天下,牢牢的掌控着自己所拥有的市场,中小企业若想在这场葡酒市场争夺战中觅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出奇制胜,走常规的道路与大品牌硬碰硬只会在殚精竭虑中元气大伤,无疑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远离竞争。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孙子就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做出了论述。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葡萄酒企业的发展来讲,道理其实也是一样。 企业要想稳健经营、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战略为指导,对战略的应用应高于对战术的应用。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市场争夺战争中面对财力、实力雄厚得大企业、大品牌,必须遵循在企业定位、品牌推广、终端形象等方面走差异化道路,这样才能在经营发展中保持元气,等待时机,大展宏图。
而中小型企业在涉足葡萄酒领域时避开与市场已经相对成熟稳固的干红竞争,选择市场还相当空白的桃红作为企业经营的定位,打好基础、占领桃红葡萄酒发展的先机其实就是一种战略指导战术的运作方式。因此桃红葡萄酒的兴起也是企业差异化需求所致,桃红兴起是广大中小葡萄酒企业寻求新出路的重要选择。
第三,桃红的兴起顺应了市场消费的需求
不论是干红还是桃红,说到底,葡萄酒更多的是给人们佐餐用的饮品,影响其消费的基本因素还在于她的口味是否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干红在中国的发展态势之所以如此之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企业的引导分不开的。品饮干红当然不能排除个人喜好的因素,但人们饮用干红更多的原因却在于: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葡萄酒不但是一种健康的酒精类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与品位的象征。同时在某些场合,她还是一种高尚的社交饮料。再加上受到某些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将葡萄酒与西方上流社会划上了等号,视葡萄酒为优雅、时尚的象征,所以饮用葡萄酒能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和享受。
然而单从口味上来讲,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这造成了中国人与西方人截然不同的口味感受和需求。因此,中国人真正从口味上习惯干红葡萄酒其实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反观桃红葡萄酒,因为其自身的特性,更适合中国人口味,而且几乎可以搭配各种菜肴饮用,因此也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日益成熟,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日见深入,可以预见的是在葡萄酒消费群体中必然会掀起一场忠于自己口感的回归热。从此点来看,桃红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兴起也是消费需求的一种体现,其关键因素不过是企业在消费者步入成熟的过程中如何引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