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专家张良表示,清香复兴大潮之所以出现,本身就是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潜移默化地升级了好酒的标准,为什么要升级原有的标准呢?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了。
张良分析,这种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旧标准不适应自然、清淡的饮食习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已经走出了温饱需求,向富裕生活过渡,人民开始追求贴近自然的生活,追求健康的生活。过去高盐、高油的饮食习惯,使我国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世界前列,现在人们则减少了食盐、油、肉类等的摄入量。这也是现代人饮食习惯的一个缩影,自然、清淡、干净的口味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其次,旧标准不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取向。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年轻人的消费取向往往以时尚、健康为首选,注重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喜欢自然、清新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应,在饮用烈性酒时,年轻一代消费者也会将酒体的清雅、协调、干净作为判定好酒的重要依据。
再次,旧标准不利于白酒国际化。我国入世后,国内外贸易额快速提升,国际酒类巨头先后进入中国,但是中国白酒却始终不能大量走出国门。有人说,国际上是以葡萄酒、啤酒为主,白酒这种烈性酒消费群很小,但事实却是除白酒外的另五大蒸馏酒都在生存、发展,烈性酒在国外同样有广阔市场。俄罗斯的伏特加产量很高,瑞典的伏特加、法国的威士忌等都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国际市场并不排斥烈性酒,而是中国白酒的传统风格难以与国际接轨,不易拓展市场。
他介绍,国际上流行的烈性酒基本都是清香、果香、植物香的,香气很淡,口感醇和,旧的好酒标准与之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白酒固然要保持自身的风格特点,但也的确需要在“香”、“味”协调上有所创新。
新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白酒技术专家、中国第一批酿酒大师之一、衡水老白干集团副董事长张志民对此深表认同。他分析,中国白酒要保持长久的活力,必须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按照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消费需求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他具体分析道,国际烈性酒有一个共同标准是香气宜人、口感醇和、降度后风格不变,随着我国入世,消费者的口味也趋向于此,消费者开始改变以前重香习惯向重味发展,“喝着不刺喉、好下咽、入口到胃一条线、酒后不上头、不口渴、余味清香,这样的酒就是好酒”。张志民认为,随着清香复兴,与国际接轨的好酒标准正在逐渐形成,并被消费者接受。
汾酒、二锅头、老白干等带有清新淡雅口味、降度风格不变的白酒,均属于这类产品范畴,其酒体最大特点是干净、对人体有害物质少,香气清雅、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国内消费者对这种风格的喜爱,必然会引领中国白酒的整体风格有所转变,实际上这是为中国白酒打下了国际化的基础。
张志民说,从2001年入世后,清香类型白酒快速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清香白酒企业抓住时机开拓市场,从2006年起,汾酒产能由3万千升增加到了4万千升,衡水老白干在原有4万千升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建了一条年产4万千升的生产线,计划到十一五末产量达到8万千升,牛栏山酒厂这两年也一直在扩建规模……同时,一些浓香白酒生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也适时推出了香味较淡的浓香白酒——淡雅浓香白酒。古井推出了淡雅古井,双沟推出了淡雅浓香,这些来自市场的风向都标志着中国白酒的时尚感、国际感越来越强。
新旧标准之间要有连续性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已经到了彻底放弃好酒的旧标准,转而另起炉灶的时候呢?著名白酒技术专家王元太认为,目前的确是清香白酒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更应向浓香白酒生产企业学习,彼此加强交流,争取共同发展。
王元太表示,中国的清香白酒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曾获得特等奖,70年代之前我国白酒市场75%以上的产品都是清香白酒,从上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清香型白酒出现了滑坡,企业数目显著减少,并且清香白酒生产企业相对保守,相互之间交流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清香型白酒的发展。
他提出,在当下的新一轮发展时期,清香白酒企业应该总结经验,打破以前保守局面,多树立名牌企业,支撑清香这一类型白酒的发展。
王元太具体指出,清香白酒企业首先要建立交流机制,交流各自的生产、销售经验,取长补短。另外,需要多打造清香名牌,共同推进市场发展,不要再出现以前孤立发展的局面。再次,要加强宣传、推广清香产品的优点,让消费者接受这一产品,促进消费。还有,不同区域间企业要加强技术、市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做强做大企业。
通过上述方面的改进,清香型白酒有望实现产品、品牌、营销方面的多重创新。这些创新并非凭空得来,而是在原有的好酒基础上加以局部调整。毕竟旧的好酒标准是全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共同总结得出的,具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与规律性,要给予其重视,从中吸取经验,保持新旧好酒标准之间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唯有如此,中国白酒才不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与风骨。
王元太呼吁全行业利用清香复兴的契机,顺应新市场环境下的好酒标准,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做出积极探索。
清香复兴要立体化展开
经销商作为酒类市场上的主要销售环节,接触市场一线信息更快,对于市场风向的嗅觉也非常灵敏,他们对于清香型白酒的看法又是如何呢?记者在北京、河北、河南等清香型白酒较为强势的市场采访了部分经销商。总的看来,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前景得到了经销商的普遍看好,而对于清香复兴的具体过程,经销商因地而异提出了一些不同建议。
内部进行自我提升
“清香类型的白酒市场有着很好的消费基础,底子打得牢,为清香型白酒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调”,酒行业流通领域权威专家、北京市糖酒公司总经理张德春如是说。同时,在酒类流通领域打拼了30余年的他也指出,清香型白酒在复兴过程中不仅要紧盯市场,还要考虑自我提升,即通过技术交流、科学管理以及硬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注重打造过硬的产品质量。他表示,必须在清香白酒内部进行自我提升,才有可能使清香白酒摆脱原有的低端形象,形成“平易近人、品重质优”的清香白酒新形象,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也将随之逐步扩大。
“师夷长技”创新发展
“现在河北市场上浓香型酒比较流行,但清香类型白酒的发展速度和势头却更明显一些,经过一段市场培育与引导后,清香型白酒很有可能打破一片浓的局面。”原石家庄桥西糖酒公司党委书记刘普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香型白酒当前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
为什么如此说呢?刘普伟分析,以前生产清香类型白酒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而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发清香类型的产品,这一现象有力证明了清香型白酒的大好前景。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清香白酒将符合越来越多人的口感要求,以河北白酒市场为例,他认为,目前流行的多款产品虽然标注为浓香,但如果与10年前相对比,就会发现其香味风格已经发生转变,比如这几年很流行的浓香淡雅,就是浓香风格与清香风格相互融合的一个典范。与此同时,清香型白酒老白干的销售额也在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
两相对照,刘普伟对清香型白酒的未来满怀信心,但他同时强调,作为清香型白酒的生产企业,决不能自以为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就高枕无忧、守株待兔,必须不断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变迁、同类产品风格的特点,更有必要借鉴洋酒,对自己加以技术创新,以保持并扩大清香型白酒的风格优势。
让消费者爱上它
石家庄四新糖酒有限公司的钱经理在谈到清香复兴时,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就白酒的香型而言,之前人们接触的产品以浓香型居多,且已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但是长时间饮用一种类型的产品,就像每天吃相同的食物一样,所谓“众口难调”,没有哪种食物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喜好,也很少有人会自始至终喜欢一种食物。
把这个比喻延展下去,很讨现代消费者喜欢,且吻合国际口感潮流的清香型白酒,有点像时尚的西餐,吃惯了馒头、面条之后,人们会非常乐于尝试一下西餐。钱经理认为,按照市场香型的发展,再加上人们口味的逐渐变淡,清香类型白酒在将来可能会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但这之前必须要做好的一点是,让消费者在品尝过一次清香白酒之后便爱上它、记住它,下次还喝它。
围绕品牌建设做文章
清香型白酒如何能做到“人喝人爱”呢?河北省盛糖糖酒公司(原河北省糖酒公司)总经理张红云的看法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表示,人们对香型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模糊的阶段,远没有像对品牌那么在意。消费者在买酒的时候未必会以香型为参考标准,何况,过去习惯的香型可能现在不习惯了,也可能明天就不习惯了。总之,市场上的香型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生产企业必须针对品牌建设动脑筋,将酒的具体风格、品牌的文化诉求、以及清香白酒的整体形象,有机地融合起来,让消费者喝过清香产品后,能留下三位一体的深刻印象。
综合上述多位经销商的观点可以看出,清香复兴所取得成效有目共睹,但离大家心目中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目前的市场繁荣固然可喜,但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如肥皂泡一样消散,清香复兴的下一阶段应注重“立体化”进行,从品质到风格,从营销到推广,全面发力,提升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把清香型白酒做强做大。-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