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彩云南现.红土高原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弥勒县紫色葡萄谷.我们乘车从昆明往南行,沿昆河高等级公路行驶160多公里,便来到弥勒县东风农场.车窗两边,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葡萄谷.数十万根白色水泥桩,拉起一张张泛着银光骨架绿色的网,葡萄藤在微风中翻动着绿色的波浪,扑面而来的玫瑰蜜香味让人心醉.一个月前,十里千车运葡萄的壮观场面已经不见了,采摘葡萄的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也听不见了.一万多吨鲜亮紫红的葡萄,被两台日榨葡萄400吨的巨型压榨机榨成葡萄汁,被魔术般地装进一百多个两层楼高的葡萄酒罐里,每个酿酒罐盛得下120吨葡萄汁.如今,玛瑙般晶莹透亮的葡萄,在酿造着甜蜜,吉祥和幸福.三个月后,一万吨"云南红"葡萄酒将从这里流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五洲四海,带着欢乐和祝福,去美化人们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么崇高而浪漫的事业啊!
当我们迎着东风农场的东风,来到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的"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两行醒目的大红字映入眼帘:"彩云之南高原之魂,世纪之梦神秘之酿."字体工整而鲜亮,充满着神话色彩和诗情画意.
云南是距太阳最近的高原葡萄产区,优越的光照,纬度,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使云南弥勒的数万亩葡萄占有先天的优势,是世界上唯一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由于云南地质气候的特殊性,使弥勒葡萄成熟早,可以不使用农药杀灭病虫,是十分难得的绿色产品。
跨越两个世纪的葡萄藤
据圣经传说,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时,唯一的身外之物就是夏娃头上戴着的那一顶用葡萄藤编织的帽子。从此,葡萄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幸福和吉祥的象征。诗人说:"神将葡萄赐予人类,人们则将葡萄酿制成酒,从此便有欢乐。"在尼罗河畔的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装葡萄酒的陶土罐;在希腊的一座莫窟里,有太阳神阿波罗和胜利女神共同向造成物主敬献葡萄的浮雕图像。中世纪欧洲教会颁布禁酒令时,唯一没有禁止的酒,就是红葡萄酒。传说是浪漫而令人神往的,红葡萄酒正是带着这种浪漫的色彩和神秘的气息,从欧洲到亚洲,悠悠飘过人类几千年的文明。
19世纪中叶,一群法国传教士,带着对圣经远渡重洋,到东方传经。他们在人间仙境香格里拉的一个名叫茨中的村寨里,建起了砖木经构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种下了从法兰西带来的葡萄枝条。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他们用这种紫色葡萄酿造出宗教活动中所必需的红葡萄酒。为此,法国传教士专门请当地人打制了一套酿造葡萄酒的铜制器皿。在茨中村的藏民家里,每年都按照法国传统的方式酿制干红葡萄酒。每当夏未初秋葡萄成熟的时节,茨中村到处飘散着葡萄酒的芳香。走进每一户村民家里,都能喝到地道的法国式葡萄酒。如今,茨中教学周围一片落寞,已听不到当年教堂香火鼎盛时期的暮鼓晨钟,唯有传教士们带来的紫葡萄,意外地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的植物王国里保存下来。这种紫葡萄经过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就是法国最古老的酿酒葡萄各玫瑰蜜"。现在这种葡萄由于19世纪初叶的生态灾难,在法国已经灭绝了。据法国专家尼古拉考证,在法国本土,由于食用、酿酒两类葡萄分向发展,这种食用、酿酒兼用型葡萄,就连原种都未见保留下来。因此,目前云南的这片紫葡萄园,极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保存的法国古老的优良葡萄品种--"玫瑰蜜"葡萄园。同时,由于这里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反而使这种珍贵的葡萄品种得以优化。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协会副主席波杰,十分惊叹这一古老品种能像美国烟草大金元一样,在云南的红土地上长盛不衰,更加优化。他一再嘱咐访问法国的云南省领导一定要保护好这一绝无仅有的酿酒葡萄优良品种。
泣血成神葡萄魂
弥勒县原来叫木勒,是彝族部落的名字,也是全国唯一的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的地方,阿细跳月"源于此,兴于此,名扬海内外。现有阿细人口5万多人。几百年前,部属酋长名叫木勒,故称"木勒支"。后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如玉和尚在这里建起了弥勒寺,寺内的弥勒佛深受百姓尊崇。"弥勒"与"木"音近,天然的巧合就将木勒称为弥勒县至今。一个县名与一尊佛名相同实属罕见,因此,人们又把弥勒称作"佛城"。一百余年以来,这片神秘的灵山福地竟出了好几位名垂青名的著名人物。爱国将领张冲,为解放云南毅然投身革命;世界顶级数学家熊庆来,从弥勒的乡村学校走上国际数学论坛;"傲然不群"的海内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也没有魂归故土,而在弥勒落葬。那么,弥勒的葡萄酒,自然也有着它动人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未,弥勒县干涸的坝子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知识分子,办起了"劳改农场"--东风农场。
文革时期,这里成了"五七干校",住满了下放干部。以后又来了城里的知识青年。人们说,东风农场成了知识和财富的集散地,不乏有留法归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法国留学期间,曾考察过波尔多葡萄谷,亲眼目睹干红葡萄酒给法国带来的富裕和荣誉。他们之中还有植物学家、农学家、生态学家,深知弥勒的气候和东风农场的土地适合葡萄生长。一次,他们在蒙自县一个名叫芷村的小火车站附近的一幢废旧的法国式庭院里,见到生长在那里的紫色葡萄藤,结的果实当地人叫"紫葡萄",这是自鸦片战争后,法国人在云南修筑米轨铁路,并沿途建起教堂和种植法国酿酒葡萄名种"玫瑰蜜"。他们还发现凡是滇越铁路旁的法式建筑里,都有这种葡萄藤。一个农学家敏感地说:"这一定是法国纯种酿酒葡萄!"于是,他们将葡萄枝条剪下,埋在东风农场干涸的土地上。他们希望这种葡萄在这里扎下根,生长出让当地人富裕的希望。
随着这些葡萄藤在东风农场土地上一年胜似一年的兴旺,丰收的果实散发出玫瑰般的诱人芳香。许多知识分子把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在一颗颗红宝石般的葡萄上。他们之中的200多人,积劳成疾,没有看到自己梦想的实现,便长眠在东风农场萋萋芳草中。如今,当我们看到矗立在东风农场中央"泣血成神"的纪念碑体上,一群拓荒者举着一筐筐葡萄勇敢地向前走着的雕像时,面对这座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红色丰碑,和埋葬在下面的葡萄魂,不禁让人潸然落泪。
红土地上崛起的葡萄谷
那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农业部计划在全国建4个干红葡萄酒生产基地,东风农场干部职工辛勤劳动与长期渴望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们激情满怀地把立项报告送到国家农业部并得到批准。谁也没有想到,两代拓荒者朝思暮想的干红葡萄酒厂就要在弥勒这块佛地上建起来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尢其让人兴奋的是,弥勒东风农场是长江以南唯一的国家定点干红葡萄酒生产企业,走过30多年的苦难历程,一种名叫"石林牌"的红葡萄酒终于诞生了。
然而,东风农场的"石林牌"葡萄酒,由于酿制工艺落后,产品一度滞销,短短几年就亏损1800万元,濒临倒闭。在以后的几年里,东风农场场长刘加强请来专家学者进行考察,也添置了一批新的设备。然而,请来的外国专家提出要挖掉3000亩葡萄,采用外国的种苗重新种植。
刘加强场长断然拒绝了合作方案,这3000亩葡萄是我们两代农场工人留下的根,一颗也不能毁!"
改革开放,本来已给东风农场注入了发展生产的活力,招标投标和企业转让的政策可以让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起死回生,老树逢春。然而,命运之神似乎故意捉弄东风农场,泰国一家集团公司开出300万元的转让价,想把这个企业买去搞罐装酒,甩掉农场葡萄园。刘加强更是一百个愿干。
就在东风农场酒厂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节骨眼上,一个有着毕生抱负振兴民族经济的企业家出现了。他就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的外孙武克钢。
这位经济学世家的传人,虽然有过美国经济学理论的熏陶,却深深受着中国道德观的影响,具有惊人的胆识和魄力。当许多人涌向出国大门时,他却义无反顾地从国外归来;当沿海涌起开放大潮时,他却走进云南的红土高原,把自己的命运投入云南的绿色浪潮之中。他曾经当过知青、工人、水手、工农兵大学生、研究生,又出任过深圳蛇口特区副区长,在美国留学数年,担任过美国一所大学访问教授。1992年,他在香港组建了通恒投资公司,拥有10亿元资产的投资集团。如今,他的爱人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位经济界的风云人物,自从与当时云南省一位副省长交谈之后,就深深被云岭高原这片神秘的红土地吸引,萌动着把巨额资金投入云南这个誉满世界的绿色王国,去圆一个世纪之梦!
神秘之酿"云南红"
1997年5月,武克钢走进弥勒县东风农场。遥望一片青翠欲滴的葡萄园,站在"泣血成神"的东风农场纪念碑前,他心潮翻滚,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决心把自己的人生放进这片红土地上去实现那个绿色的梦,改变云南有名烟而无名酒的现状。在困境中等了40年的东风农场第二代传人、现任场长刘加强,期待着让弥勒的葡萄酒闪光的那一天快快到来。于是,两位忠于事业的实干家一拍即合。一个星期后,就签约了合同。云南省政府当机立断,按照1:1的投资,给东风农场注入新的活力。弥勒县县长陈霖,自从调到弥勒任职以后,就看准了抓好葡萄生产,是红河烟之后又云南红"。他以极大的热情全面抓好这个新兴的产业,县里制定了扶持葡萄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凡在规划区内种植一亩酿酒葡萄,由县财政承担2000元贴息贷款,实行保护价收购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以加速开发建设葡萄产区,去迎接中国加入WTO后国内葡萄酒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葡萄县长"。
东风农场场长刘加强深深记得,38年前,当"玫瑰蜜"葡萄吐出嫩芽时,曾在法国专修葡萄种植酿造种植技术的熊老先生就曾说过:"这葡萄能酿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他始终相信,青春热血浇灌的葡萄一定能酿造出最醇最香的美酒!
在开展可行性研究中,武克钢邀请来了山东葡萄研究所所长张茂扬参与调查和研究。他们从香格里拉的茨中到弥勒县的乡镇,脚踏实地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在纵观世界葡萄种植适种带和对云南北回归线高原优质葡萄适种区形成的探讨中,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葡萄是一种适应环境能力很强的植物,在地球上的主体植被区内都能成活,但要生长出优良的葡萄品种,特别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却是需要各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因此,地球上只有一条狭长"葡萄带",才适宜酿酒葡萄的种植。科学家们认为必须具备8个条件:充足的阳光照射,温暖的气候条件,较长的生长期,适时的雨水,干燥干爽的气候,较大的日夜温差,透气的砂石土壤和抑制病虫害发生等。而这8个条件在地理环境的要求上,前四条和后四条又是相互矛盾的。在前四个条件中,越靠近赤道(南部)越容易满足,而后四个条件却是越靠近两极(北部)越容易满足。这样相互矛盾的8个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地球上很难找到,只有在相对兼顾这些条件的地区才能生长出相对优良的葡萄。人们惊喜地发现,云南这块神秘的高原处在传统葡萄适种带以南,靠近北回归线,平均海拔1800米的高原,几乎是十分完美地满足了葡萄优生的8个条件。弥勒坝子的高海拔低纬度地理特征形成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干燥,砂质壤土,全年有效温期长,昼夜温差大,阳光短波成分多,紫外线强,蒸发量大。因此,云南北回归线高原的葡萄适种区更有传统葡萄带区域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越性。在弥勒优质葡萄带,优越的气候特点与石灰岩母质发育的酸性土壤(PH5左右),与法国著名葡萄产区的地质气候相似,5~7月葡萄着色成熟期日照累计时数每月超过350小时,其辐射强度在国内堪称第一,这就使弥勒葡萄的颜色特别深,固体物质含量高,味道特别浓,可称之“不在葡萄适种带,远胜葡萄适种带。”
1997年6月1日,当武克钢与刘加强在协议书上签字15天后,香港通恒国际投资公司收购了弥勒东风农场酿酒厂,投资5000万元与东风农场合资组建云南高原葡萄酒业股份公司,40天后,成套的葡萄酒先进设备便从法国、意大利空运到云南;50天后,弥勒葡萄园数千吨葡萄就源源不断地运进高原酒厂;200天后,飘着两个世纪前的法国玫瑰蜜香味的首批云南干红葡萄酒,便从生产流水线上直接走进市场。
原料的质量是品牌的生命
1999年6月,弥勒县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看着堆积如山的葡萄,农民们产生了疑惑。按照过去"少了赶,多了砍"的经验,他们怕酒厂收不了那么多葡萄,出现过去那种烂在地里的惨景。他们不等葡萄成熟就争先恐后地采摘下来,却不顾及原料的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但是,如果不收购这200多吨葡萄,农民们一年的心血与汗水将付之东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武克钢果断决定:每公斤葡萄按正常价格全部收购,以稳定民心,但一串未成熟的葡萄也不准入榨,全部倒进葡萄园里做肥料。这一举动让人们钦佩,这真是中国民族企业家的人格所在!"农民们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这件事,生动地印证了武克钢亲笔题写的厂训:"酿酒酿出色香味,做人做到真善美!"为了确保葡萄酒的纯净,厂里每天要生产几十吨蒸馏水,用来洗净入榨的葡萄,而流水线上的机器,则是用红酒来清洗,他们像爱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维护着自己的品牌。
品名中的精灵之气"一个品牌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品名",副董事长刘加强说:"要给我们的干红葡萄酒好好取个名字。"
有人说,葡萄源于西方,驰名世界的名酒品牌都有一个洋名。我们生产的葡萄酒要与世界接轨,论其源头和知名度,应该取法国梦"或"梦巴黎",再不就取名"香格里拉",这是希尔顿笔下的世外桃源,全世界都知道。
一直沉默不语的武克钢甩出三个掷地有声的字:"云南红!"他说:"我就是要做云南的酒树云南的品牌,让云南红这个品名红遍世界!"
刘加强又与武克钢一拍即合:"'云南红',多么响亮的名字,这是我们心中的红酒!"
为了给"云南红"定做外包装,武克钢出资从香港请来专家,设计出"洋气"十足的金黄色图案。武克钢看后却说:"这不是云南红"。毅然抛弃了那个创意。高原公司又请内地的广告大师来设计图案,武克钢看了还是摇头说?quot;没有云南的文化特色。"
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克钢碰到一位白族姑娘。看了她的创意,终于明白。原来理解"云南红"的知音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几天以后,林雨带着走出艺术学院大门的几位年轻人,创作出一套重彩画系列"云南红"酒标平面:一个个清纯天真的少数民族少女,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一串串挂满晨露的葡萄。她标志着:植物王国孕育的酒香中飘逸着精灵之气,红土高原的太阳染红了酒色中蕴含着传世百年的神秘之酿。这是一幅幅色彩浓烈的云南风情画,武克钢看后开心地笑了:"这才是'云南红',充满民族神韵的'云南红'!"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