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红酒,缘于老外一句话
2005年,刘雪飞还在做陶瓷工艺品出口生意,他的公司,是出口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无数小企业中的一家。2004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初显,商人们开始忧虑出口贸易的前景。2005年7月,人民币第一次升值,这一年,美国对中国的一些产品开始征收报复性关税,导致很多来自美国的客户流失到了印度、泰国和越南,他们在那里能拿到价格更低的产品。为了拿到订单,出口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行业的利润下降了10%。
刘雪飞的大客户主要在澳大利亚。但受行业内恶性竞争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他的经营利润也开始慢慢下降。虽然没有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但刘雪飞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陶瓷出口的第一个旺季,往往出现在每年的农历春节后。2005年春节,刘雪飞正在澳大利亚谈生意。一个偶然机会,一个客户请他去喝红酒,在座的还有几个澳大利亚本地酒商。席间,澳洲酒商对他说:“你总是把你们国家的东西运过来,为什么不带些东西回去呢?”酒商说着,主动把红酒报价给了他。
澳洲酒商他给的报价,比国内热卖的“长城”等品牌价格低得多!刘雪飞是学经济的,他粗粗算了一下,觉得有利可图:“我觉得有钱赚,很有兴趣,就向酒商询问了一些情况。”
从澳洲归来后,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公司利润从以前的35%~40%下降到20%。这时,他想起了澳洲红酒。刘雪飞不知道在国内做进口红酒生意是否还有市场,为了慎重起见,他对国内红酒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让他感到惊喜:100元左右一瓶的红酒,在大城市需求量很大,当时的市场主要被“长城”、“王朝”等几个国产品牌占据。他还了解到,国内的红酒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在深圳市场,国产红酒的销售几乎是以20%的速度增长。这个调查结果,让刘雪飞下了决心:业务转型,做澳洲红酒进口。
进口红酒,稳拿30%利润
2005年,刘雪飞注册了广州高树酒业有限公司,7月,从澳洲酒业出口公司订购了第一批红酒,只有半个货柜,还是和朋友拼的箱。做第一单业务,刘雪飞就发现进口比自己做惯的出口困难多了。货到了码头,要先报关,才能进到国内。
当时,国内做红酒进口生意的人不多,海关都不太清楚操作程序和相关文件。刘雪飞只好反复去问,光是报关、问讯就花了三周时间。三周后他又知道,产品要进关,还要卫生许可证,而开具这个证明,要先从国外带货,把样品寄到北京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经化验证明安全卫生,才能获许进口。他等了两个星期,证件才批下来,海关开柜检查之后,又说酒瓶上没有中文标签,不让进关。海关的人告诉刘雪飞,只能让澳洲厂家贴上中文标签,才能进口。
刘雪飞说:“一听这话,我当时就蒙了。”让这些货返回澳洲?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想来想去,他只好把这批货弄到香港,让人贴上中文标签,香港的人力成本相当高,这一去一来,成本提高了很多。
2005年9月,第一批货总算是运进来了。但是,刘雪飞的公司一直是做出口的,完全没有在国内销售酒的经验,他根本不知道红酒怎么卖,卖给谁。“开始做才知道,中国的市场太复杂了。”于是,刘雪飞把酒送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帮忙看有没有人需要,挺长时间也没有卖出去几瓶。后来,他听人说国内有“酒展”活动,酒厂把酒送去参展,酒商们会到现场订购。
刘雪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成功的生意是2005年12月,货运进来三个月之后,广州有一个酒店展,展位很贵,三天就要1万多元,主要客户是酒店的采购商和酒商。刘雪飞咬了咬牙,决定带着这批澳洲红酒去参展。他把酒摆在展位上,让酒商们免费喝,一个给酒店供货的酒商喝了他的酒,马上说:“这酒很好喝,和长城的口感完全不一样!”他决定订购一些,试一下。这个酒商订购了刘雪飞的红酒后,销售状况很好。自那以后,这个深圳客户就一直与他保持着生意来往。
2006年初,刘雪飞的第一批红酒总算都卖出去了,算下来,第一批货基本没有赚钱。现在,每当谈起这批货,刘雪飞都感慨良多:“从报关、办卫生许可证、到贴中文标签,整整三个月;再到卖出,又是三个月。这几个月我每天都很痛苦,因为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在等卫生许可证的时候,在贴中文标签的时候,在酒卖不出去的时候,我都差一点要放弃了。”
第一批货脱手后,刘雪飞慢慢摸到了红酒营销的门道:参加酒类展会,在五星级酒店展示他们的产品,然后请澳洲来的人针对特定的酒做演讲,给客户演示。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这种模式很成功。
经营进口红酒利润可观。以最便宜的酒为例,刘雪飞从澳洲拿货,每瓶酒大概3、4澳元,合人民币20多元。货进到国内,所有税费合起来大约是48%,每瓶成本也就是30多元,公司再以40多元的价格卖给酒商,他可以获得30%左右的毛利。到了酒商那里,是以80~100元的价格卖出去,酒商有50%的毛利。
现在,刘雪飞的高树酒业从最初的每月进口半个货柜,到现在每年4~8月的红酒淡季每月进4个货柜,9月到次年3月每个月进口7、8个货柜;从最初代理一个品牌,到现在代理70多个品牌;有澳洲酒业出口公司的上百家酒庄的货品支持,从低档到高档一应俱全。他的公司从做出口时的2、3个员工,每个月账面运营资金80多万元人民币,到现在30多个员工,每个月账面资金达到500多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