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可以看出您在美国的业务很忙,那您是怎么想到来中国讲学的呢?
奥斯特兰: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亚特兰大讲课的时候,有个学生对我说:“我做生意要经常去中国,在那里经常有人问我关于葡萄酒和西餐的问题。我也不怎么懂啊,去中国的应该是你才对。”可是我在中国没有熟人啊,怎么敢贸然到这里来。后来一个住在火奴鲁鲁的朋友说他认识一个中国女孩,可以介绍我们认识。那个女孩又介绍我认识了ASC精品葡萄酒公司的沈品同先生,我和沈先生通过电子邮件聊了半年,紧接着他在加洲买了一处房产,刚好离我家只有20分钟的路程,真是太巧了。就这样我们见了一次面,可以说一见如故。又过了六个月,我们决定赌一下,先到中国办几次讲座看看效果。
记者:这个过程太曲折了,在这之前有没有关注过中国?
奥斯特兰:怎么可能没注意过?中国这么大一块地盘,放在地图上明晃晃的,想不注意都难。不过从前对中国了解很少,只知道这里有很大的土地、很多的人口,还知道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至于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就不甚了了。
记者:现在您来到中国了,对这里的葡萄酒爱好者有什么感想?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发展情况和美国有多大差距呢?
奥斯特兰:我虽然第一次来这个国家,语言不通,但我感觉这次尝试还是很成功的。中国人希望接受更多的葡萄酒知识,虽然我听不懂中文,但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能看出他们对我讲的内容很感兴趣,总想知道更多。中国人非常善于学习,学习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中美两国在葡萄酒文化方面的差距其实并不很大,美国懂得品酒和配餐的人也很少,像我刚才说过的,懂得餐酒搭配的人很少。美国接受葡萄酒比中国早,在时间上占了点优势而已,中国会赶上来的。
记者:可以顺便请教您一些配餐的知识吗?最近中国葡萄酒爱好者比较关注中餐与葡萄酒的搭配问题,一般来说用什么酒搭配中餐比较合适?现在四川菜很流行,这种菜系的风格是麻辣味很重,请问用什么酒搭配比较好?
奥斯特兰:中餐的流派太多了,各流派之间差异很大,没法简单概括。至于你说的四川菜,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辣。一般来说带些辣味的食物适合用偏酸的酒搭配,德国或者阿尔萨斯生产的雷司令很不错。如果是很辣的菜,我建议配啤酒(笑),葡萄酒是搞不定咖喱的。
记者:那么甜点该怎么配酒呢?
奥斯特兰:如果要用甜酒配甜点,食物的甜度不能比酒更高。如果是很甜的酒,就不必配甜点了,比如冰酒本身就是一道完美的甜点。如果我要用甜酒来取悦诸位,那么我会把它放在前30分钟,要让诸位在味蕾在最敏感的时候来仔细品味它。
记者:刚才您给大家展示了酒钥匙(Clef du Vin),这个东西我们早有耳闻,但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实物,非常神奇。请问您平时会用酒钥匙给红酒制造陈年效果,以求先“饮”为快吗?用它制造的陈年口味吗?
奥斯特兰:用酒钥匙给酒强制陈年?当然干过,发明这东西就是要做这个的嘛。但是我自己饮酒的时候不会用它,收藏它只是出于新奇。每看到它我都会想:科学真神奇,把这块小铁片放在酒里几秒钟,就能产生陈放过几年的效果。至于这种“陈年”和陈放之后的老酒有没有区别镲我没研究过,但应该是有区别的吧,否则人们还建酒窖做什么?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的观点非常有趣,也很新奇,有很多是我们之前没听过的,甚至和我们的理解是相反的。请问这是您自己总结的理论,还是葡萄酒界公认的最新研究成果呢?
奥斯特兰:我是根据学到的基础知识结合工作中的实践,自己总结出的理论。比如“食欲只能持续30分钟”、“红酒在18度下口味最好”、“逆向呼吸法”之类的知识都是法国人教给我的,在工作中我把这些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我所讲的内容。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