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陈光相比,潘汝显的优势是在国内。潘汝显认为,陈光作为法国卡斯特在中国的全权代表,作为一个归国创业的华侨,其优势是拥有长期在全球运营品牌与国际贸易的丰富经验,并与卡斯特集团家族成员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自己在国内运作酒水品牌多年,对中国的酒水行业了解透彻,拥有很多媒体、客户和市场的资源,能够指引卡斯特在中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潘把陈与自己比作是“‘法国资源+中国资源’的中西合作与配合”,他坚信这种运营管理模式是卡斯特事业在中国成功的开始。在对卡斯特目前和将来的发展问题上,再次显示出潘汝显的远见卓识和把握市场、运作市场的非凡能力。潘汝显认为,作为法国卡斯特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营销计划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品牌合作部分、分公司自营部分和品牌专卖店的自建渠道部分。在品牌合作部分,卡斯特中国分公司是多品牌的运作模式,根据市场的消化状况与经销商的实力,有计划地寻找集团下属品牌中国总代理的战略合作商,双方共同耕耘品牌,并让某些品牌逐渐成为区域强势品牌或渠道强势品牌,从而提高市场竞争与市场占有率;分公司自营部分则是分公司将自营“castel”系列产品,以维系市场的紧密性,能拥有市场与渠道的主动,并且与品牌合作商达到互补与互助的全面营销,增加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度。品牌专卖店的自建渠道部分是分公司将在2007年开设专卖店,自建销售渠道,以卡斯特产品为主,并兼营世界名酒,这些在中国新的突破与尝试将受到集团的极力支持,因为卡斯特集团拥有3500多个品种的产品,同时拥有世界经营最成功的葡萄酒专卖店经营系统与世界名酒采购系统。可以说,卡斯特的这些优势将是专卖店最核心的竞争力,将改变目前国内较为传统的销售方式。同时,深圳卡斯特将一贯地执行集团“倾听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的方针,一切工作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目标是在未来的3~5年里对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成为中高端葡萄酒的领导品牌之一。
光阴荏苒,法国卡斯特集团中国分公司已经独立运作半年多了,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卡斯特进口瓶装酒已销售了180多万瓶。这表明,深圳卡斯特在中国第一阶段的运作策略是正确而且成功的。这种成功当然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成功,但同时与“潘汝显的营销哲学”也是分不开的。“今天在卡斯特这个风口浪尖上,除了继承国内酒水营销的精华外,还要更多去了解和体味舶来的法国葡萄酒文化,只有中外结合,才能真正挖掘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把握好营销与人生的哲学如何平衡,因为今天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是共赢共好的成功,不管是国人,还是法国人,不管是客户,还是消费者。”“我一直认为机会是在个人的不断努力与挑战中赋予的,只要你不放弃,总能实现部分或全部目标,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和理想就是带领整个团队把卡斯特的品牌打造成为中国进口葡萄酒的象征性与领导性品牌,实现个人在人生历程中的其中一个价值亮点,同时,让一直支持我的运营团队、经销商团队和其他合作团队一起分享卡斯特的成功。”潘汝显如是说。
力拔山兮气盖世,国际大品牌就该有这样的气度和气势,我无意于对潘汝显用再深刻的语言进行描绘来树碑立传,更无意于对谁刻意的推波助澜,我惟希望中国葡萄酒市场在进入有序的良性运作、更多的企业能够不断营销成功的同时,再多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要知道,对“潘汝显营销哲学”的理解,绝不能肤浅的、简单的误解是我在为其“鼓噪”, 事实上,潘汝显应该是一个符号,是这样一个非凡群体的代表,让广大消费者更多的了解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进程,让中国的葡萄酒历史记录下他们这群领导人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和留给这个刚刚崛起不久的中国葡萄酒业一些宝贵的经验。
沧海茫茫,回望来时路,可堪回首?潘汝显从一个产品的城市销售经理到大区销售经理,从国内白酒巨头品牌下的葡萄酒营销总监到运作国际品牌的执行总经理,再到国际葡萄酒巨头下的中国区执行总裁……在业界可谓叱诧风云,人尽皆知。 走过的路好长好长,未来的路还有很远很远……,难道潘汝显的酒业运行轨迹或者说发展之道,不能影射出这个行业或企业变幻莫测的风云经轮吗?难道潘汝显这么多年曾经的市场营销策略与我们现在所采用和参考的营销策略不似曾相识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吗?潘汝显是一个缩影,一群人物的代表。之前有多少人如潘汝显,之后有多少人超越潘汝显,皆不在我评论的话题之内,我所强调的是潘汝显多年酒水一线作业的经验和策略,能让业界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可结合自己的产品或品牌搏击市场作有益的参考,这就是说,我写下这些话,是因为在中国红酒业界,“潘汝显营销哲学”能给我们的启示不应成为独门秘笈。同时,我们也相信潘汝显这位刚过而立之年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诚恳稳重、有思想、有能力的“少帅”,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