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数量上的提高并没有带给其被认可的国际地位,真的是质量之因吗?记者所见所感,只有发展富有中国特色与个性的产品,才是中国葡萄酒突围之道。
记者前不久在烟台佳酿酒窖遇到一位来自美国的客人,他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高档餐厅,正在尝试中国菜与中国产葡萄酒的搭配,此次到烟台一方面寻找正宗的鲁菜,另一方面希望能在烟台遇到一些中国产的不错的葡萄酒。
在佳酿酒窖,主人精心挑选了几款国产酒让他品尝,首先开了一瓶烟台蓬珠的意斯林干白。这款酒价格低廉,口感清新,如此之高的性价比立刻得到客人的认可。接着又开了一瓶水晶干白,这瓶酒更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喜出望外。
品尝结束以后,他根据主人的推荐挑选了陕西西安的户太甜红、云南太阳魂酒业的水晶干白、乡都酒业的乡都·安东尼葡萄酒、麒鹿冰酒、香格里拉迪庆高原产区的高原2700干红等二十多款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的国产酒。临走时,美国的客人说,此次烟台之行收获非常大,这些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店酒”,和中国菜搭配起来简直棒极了。
佳酿酒窖主人告诉记者,酒窖经常接待这样的一些客人,他们来到店里就想找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有时候喝到一些小酒厂产的物美价廉又极具特色的葡萄酒,就会问:现在平常可选择的酒也非常多,为什么很难遇到这样的好产品?
从这些客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消费者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是由南到北一片红,更不是由东到西全是赤霞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消费者只是在被动的接受酒厂和酿酒师的选择。但是随着对葡萄酒认识的逐步加深,大部分消费者不会一直满足于目前大部分国产葡萄酒,同质化严重、互相之间很难找出什么差别,而是要去尝试更多的不同的东西,然后去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酒。虽然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起步晚,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就会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应该说,葡萄酒是地域化特色最突出的一种农产品,国产酒里面也有很多有当地特色的产品,烟台产区的意斯林、蛇龙珠,天津产区的玫瑰香,云南产区特有的水晶葡萄,西安的户太等等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相对于主流品种来说,这些仍然是少数。
著名葡萄与葡萄酒专家晁无疾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葡萄酒业”座谈会上曾经这样说:“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葡萄酒既要遵循国际上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有自己的创新。我们国家的气候,不是地中海型气候,我们也没有一个波尔多。诸多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
现在中国种植的主流酿酒葡萄品种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本地的山葡萄、毛葡萄短时间内难登大雅之堂。如何使外来品种本地化,或者说如何为这些品种在中国找到适合的“家”,是挖掘葡萄品种特色、展现葡萄酒魅力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葡萄酒的概念营销,热火朝天,动辄北纬37°、东方波尔多、小产区、高树龄等等,其中有多少水分不得而知。在国外,葡萄酒的特色更多的是由葡萄所在的产区决定,但在中国,这种地域化特色还不明显,或者说,我们的酿酒葡萄栽培还不够成熟,到底哪个产区适合种什么样的葡萄品种?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产区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经过细致的研究和思考。
现在也能看到,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葡萄基地的建设,并且探索品种与产地的关系。一批有特色的酒庄也建立一起,一些中小企业也不再单纯模仿大企业的产品,如果这些好的现象成为一种趋势,相信中国特色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中国的葡萄酒产量逐年提高,但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却无从谈起,这跟中国葡萄酒的整体水平是分不开的。纵观世界各地名酒,无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的葡萄酒要想走出国门,这一步是必须要迈出的。
转载中国葡萄酒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