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好饮,喝茶、饮酒皆是自在大方之国。不过,同为饮,二者大相异趣。窃以为,喝茶以静为长,妙玉说一杯为品,三杯为驴饮,可见喝茶是细活,粗糙不得,马虎不得,更急噪不得。喝酒则不然,无论临窗独酌,还是花前月下的细斟慢饮,都很难称作静,因为随着冷酒下肚,心儿热了,血液沸腾了,才思敏捷了,情感奔放了……有的人会诗性大发,有的人会对酒当歌。可见,喝酒,即便是最温柔的喝法,也是无法用静来概括的。
因此,喝茶以静见长,喝酒以动见长。动静结合,动静相宜,构筑了中国两大渊源流长的文化。
2、
尽管喝酒以动见长,但也类诗词,可分“婉约”、“豪放”两派。
“晚来天欲雪,能饮几杯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婉约,“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是豪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没有酒,恐怕就没有他恣肆汪洋的佳构流芳了。
相较而言,我更欣赏婉约式的饮酒方式,因为他更接近茶道,体现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以静制动,以静修身、养性。因此,我钦慕古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随意,钟情“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闲适,陶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家常。如果是雨夜,邀一二知己把盏小酌,屋外霪雨霏霏,屋内酒浓情浓,那份惬意是无法用笔墨形容的。
3、
喝酒分三重境界,微醺是第一重,醉为第二重,酗为第三重。
所谓微醺,即浅尝辄止。能喝五杯的只喝两杯,能饮半斤的只喝二两,微微的有点酒意,稍稍有点飘飘然就打住了。这是一种极佳的境界。从健康角度讲,适量饮酒,舒筋活血,对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处;从精神方面讲,此时血液流速加快,情绪亢奋,解乏忘忧。
喝酒第二重境界为醉。喝酒达到或超过生理极限,能喝五杯喝了六杯甚至七杯,能饮五两喝了六两甚至七两。喝酒过量,醉态不一,有的号啕大哭,有的絮絮叨叨,有的烂醉如泥,有的借酒耍疯……总之言语失调,行为变态,让人认不出他是曾经的他。醉酒伤身且不说,因醉酒误事者更是多多。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几分钟前,电视台报道了一男子酒后驾车车毁人亡的消息。
第三重境界为酗。过度、不加节制的喝酒为酗。与第二重相比,酗的情形更加严重,因为第二重只是偶尔过量,而酗则是长期过度饮酒。这种人通常被称作酒鬼、酒徒、酒神、酒仙,他们每日甚至每餐必饮,每饮必醉,以酒为生,靠酒精麻醉过日子。李白是这样的人,但诗歌深化了他的人格,因此他不是酒鬼而是酒仙。古龙是这样的人,但是他飞扬的文字和传奇的侠义故事拯救了他,因此,他不是酒徒,酒让他羽化为神了。
4、
川人好酒,不然不会有六朵金花称艳于世。名酒且不论,单是白酒(四川俗称烧酒、火酒,可见其烈)也是名扬天下。上世纪名噪一时的鲁酒,其基酒多数来自四川。就在全国人民都在按部就班的产酒卖酒,按传统方式操正步走的时候,鲁人便开始了暗度陈仓的计划,他们低价从川内购进白酒,然后稍加勾兑,再辅以铺天盖地的广告,秦池、孔府宴酒一时成了众人皆喝的酒。大量的广告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鲁酒卖疯了。但好景不长,就如同气球吹得越大,一根针便能将它刺破一样,当有媒体将鲁酒原是用川酒勾兑而成的真相捅出来时,鲁酒的气球砰然破裂了,于是,秦池漏了,孔府宴焉了,鲁酒一蹶不振。
而川酒依然傲群雄,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郎酒各领风骚,让川人不生发出自豪之感都难。
5、
读《水浒》,最让人心仪的是好汉们的好酒量。好汉们进店,总是将银两往桌上重重的丢了,朗声道:“好酒好菜直管上!”好汉们总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那份豪爽和写意令人羡慕。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