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会员请[登录]  新用户请[免费注册]

关注老宓讲酒

查看购物车 现金兑换券 选购攻略 所有分类 用户申诉

团购热线

藏族酒器文化

19世纪铜


  西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体现民族传统和风俗的器是其重要的佐证之一。西藏最早的酒器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拉萨曲贡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制酒杯,这些酒杯大多以夹细沙的黑陶为主,且表面经过打磨,非常的光滑,器壁上刻画的纹饰大多是一些几何纹,此时的陶器制作工艺在西藏早期文明中水平是最高的,高原先民以这些粗犷的酒器演绎着早期的酒文化。

    藏族人民因所处的地域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质地、形式各异的酒器。制作陶质酒器的习俗,在西藏农区仍然普遍存在,其中雪鸡酒壶是最具日喀则地区特色的酒器。雪鸡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野生飞禽,它以冬虫夏草为生,农区的人们把它作为酒具的模型,把酒盛入这种酒器既有药酒的寓意,形制又美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在藏区,饮用青稞酒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在劳作的间隙,也会饮用青稞酒,但要在碗底垫一层糌粑,用以稀释青稞酒中的酒精浓度,这样既不影响劳作又可以解渴。节庆时使用的器就更加精致了,核桃木的碗用纯银或纯金包着碗内壁和碗底,只露出木制的碗外壁,不但美观而且气派。尤其在农区,婚嫁时,在礼堂中央还要摆放一个黝黑的装满青稞酒的陶质大缸,其边上挂着几个铜制大勺用以把酒盛入小型的银制酒壶中,而且有些银质酒杯的口径可达20厘米,以至于外地游客听说三口一杯的习俗就已经醉了。

    僧帽壶因其顶端形如噶举派的僧帽而得名,由于藏族人们对佛教的信笃,使其成为器形制的一个范例,其质地及大小各异,使用的范围也很广。有陶制的,并在其表面绘制着彩色的瑞果;有铜制的,且在壶把及壶嘴镶上银花;还有纯银打制的,一般是在拉萨一带流行。

    藏北草原上严寒的气候,使得这儿的牧民们有饮用烈酒的习俗,而这儿饮用的酒大多是从外地的林区运来的。

    青稞白酒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把青稞煮熟,放凉之后加入发酵粉,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直至闻到酒香就成了青稞酒,然后再把青稞酒中的酒精蒸馏出来,形成一种独具当地特色的青稞白酒,其酒精度数有时可达到50度。被喻为高原之宝的牦牛是当地具的主要原材料来源。牦牛的皮制作的皮囊便是就地取材的范例,这种酒具的形制据说是从西亚沙漠地区传来的,因其便利性得到了牧民的认可,从而接受并沿用至今。还有用野牦牛的角制作的角质酒壶,由于野牦牛非常凶悍,用它的角制作酒壶来彰显男子的力量与勇气。马挂壶是从蒙古地区流传进来的酒壶形式,其形制是从皮囊演变而来的,民间称其为扁壶。其中很大一部分金属制扁壶至今还沿用古老的压模法制作。器壁上的图纹各异,青蛙的造型尤其精致。这些不易破损且携带方便的酒具,为马背上牧民的游牧生活提供了便利。

    林芝和昌都都是树木繁茂的林区,这些地区的酒器大多是木质的。把木头刨成木片合并在一起形成桶状,然后用滕条绑紧,并且利用木片上的枝桠巧妙地制作成壶嘴。这种酒器是最古朴、最自然的形制。制作完成后,还要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利用木头在水中膨胀的原理,使木片之间的缝隙闭合。由于林区树木繁茂,这里的人民也普遍酿造青稞白酒,这里流行的温酒器,就极具特色。其形制与一般的壶相似,有弯曲的手柄,圆鼓的容肚,还有细长的壶嘴,唯一的区别在于从壶肚内升出的圆柱形炭管。当酒温热后盛入温酒器,再把烧红的炭块夹入炭管中,以保持酒在饮用过程中的温度。这种形制的温酒器据说是从西域一带传来的,但确切的来源尚待考证。

    酒器是藏族酒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些器的了解,可以感受到我们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20世纪的陶质雪鸡状酒壶 


 
十七世纪铜质蛙形酒壶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高足单耳杯 

 
 
 
各类传统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0 条评论

用 户 名: 酒圈网友
电子邮箱: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购买前请确认达到法定饮酒年龄!酒圈网不销售任何含酒精产品给18岁以下人士!

京ICP备2021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7000065

营业执照编号:911101087684815340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11080108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