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酒传奇(Spirits Legend) >
维基白兰地(Wiki Brandy) >
白兰地品牌(Brandy brand) >
马爹利(Martell Brandy brand) >
马爹利的艺术与品牌 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
蕴含着灵感和创造力的艺术可以令人享受到无限的快乐,而艺术杰作历来就是品位人士和收藏者们的至爱。而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干邑世家—马爹利,就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干邑的世界与艺术密不可分,干邑世家马爹利则一直以“流动的艺术”为追求目标。自2004年创办“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项至今,马爹利已连续四年褒奖在不同艺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外艺术家。2008年6月,第五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将在中国广州揭晓。4月底,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来到上海接受本刊采访,畅谈他眼中马爹利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Q:为什么会选择与保罗?罗维西合作马爹利蓝带全新的广告?是否还有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计划或经历?
A:这是必然的。保罗?罗维西是2007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的得主之一,他的摄影作品眼光独特、意境唯美、风格现代,并极富感染力。他善于运用镜头的光影魅力,捕捉美好事物未被发掘的一面,有“传承美与光明的摄影家”之美誉。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与他的合作,为大家诠释马爹利蓝带的品牌个性:独立思维、自信内敛、优雅非凡。马爹利一直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获得过“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的艺术家也在年年增多,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着独特而非凡的艺术造诣,彼此的合作都是可能的,只是时间与合作形式的问题。
Q:目前已经有多少位“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他们的背景怎样?每届的评委是固定的吗?评选标准是什么,每届都一样吗?
A:2004年至今,已经有17位“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了,包括电影演员、摄影师、雕塑家、油画家等。由于“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评选活动是一个颁奖,而非比赛,所以我们只有专家顾问团,没有评委团。每一届的成员都是中国艺术领域的学术权威。今年我们就邀请了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和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进行严格的提名、筛选、评估和最终确认的评定程序。我们希望从专业的角度,来提升公众的艺术鉴赏力,同时也扩大产品的艺术影响力。
Q:只采取颁奖而非比赛的形式,是从“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评选活动诞生之初就确认的吗?为什么?
A:是从最初就确认下来的,因为我们认为“嘉奖”的意义远大于“竞争”。每位获奖的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或者她的作品都是独立的、自由的、具有创造力的。更何况每位艺术家都有其擅长的艺术形式,要求他们展开跨专业的竞争,显然也不现实。
Q:为什么选择艺术领域的人物,而不是其他领域,例如体育、娱乐、财经?每一位艺术家都必须是干邑的爱好者或者对干邑很了解吗?
A:选择艺术领域的人物,是因为艺术家是最有创造力的人群,而创造力也是我们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至于他或她本人有多了解干邑,则不在评选标准之列,因为我们的嘉奖是针对他们的独立思考、激情创造,这才是更可贵的。当然,他们接受了奖项,也是对马爹利的认同。
Q:同其他酒类品牌相比,马爹利的特色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产品可以举例?
A:创造力是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每一瓶马爹利干邑都好比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长时间的细心打磨。我们认为内在比外表更重要。例如马爹利蓝带这款干邑,它的外表并不那么奢华,但凡是品尝过它的人都会难以忘怀,因为它融合了近两百种“生命之水”,有着醉人的紫罗兰芬芳和醇厚的口感。
Q:你为马爹利工作了多久?你在为它工作前的印象与现在一样吗?
A:我为马爹利工作的时间和我女儿的岁数几乎一样(我在女儿出生3天后开始为它工作),可以说马爹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在法国南部的干邑区出生长大,从小听着干邑的故事长大,而马爹利就常常是那些故事的主角。从那时起,我和伙伴们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进入这家世界顶级干邑的著名公司工作。而我无疑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
Q:你的日常工作如何体现“品牌传承”这个头衔?
A:马爹利有着近三百年的悠久历史,有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为它奋斗过,这是也“品牌传承”会成为一项事业独立存在于马爹利的原因。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工作,团队成员就是通常所说的“品牌大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拜访全球各地,探索如何将品牌精神更好地传递。
Q:时尚的潮流是瞬息万变的,而品牌却是追求恒久的,马爹利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时尚,你们更愿意引领它,还是与它保持距离?
A:我们创造自己的时尚,因为独立性和创造力是马爹利最珍视的。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波接一波的时尚热潮,我们研究它如何发生、又为何消退,进而创造出专属马爹利的时尚。
Q:你的工作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一杯实实在在的干邑?如果可以更改,你更愿意成为酿酒师、品酒师等,还是现在的职位?
A:我对现在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没有想过去改变它。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有分工,就像果农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同葡萄打交道。与此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随时提着箱子上路,一走就是一、二个月,在世界各地与人打交道。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旅途中,当每次餐前味蕾全部打开之际,品尝一杯干邑是我当天最享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