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葡萄酒名庄无一例外,需要漫长的岁月,爷爷栽树,孙辈受用仿佛是名庄诞生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原因在于,上等葡萄酒的品质必须经过5-15年的陈瓶才能充分体现,而且越是好酒需要陈瓶的时间越长。装瓶后等上5-15年调酒师方可检验陈瓶的效果并改进酿造方式,再次检验成效则又要等上另一个5-15年。打造名庄没有捷径,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金钱。
葡萄酒的品质深受后期调配手段的影响,葡萄果实的质量每年有很大波动,葡萄的质量还因每一块土壤的理化特性不同而不同,调酒师要恰到好处的决定每一年份葡萄酒发酵时的各个参数,如温度,时间以及不同葡萄品种搭配的比例,求得酿成的酒在日后的陈瓶岁月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名庄必须陈瓶,中高端葡萄酒陈瓶数年后品质才会有飞跃,使得打造名庄酒的时间成本愈发高昂。
市价10美金的葡萄酒,理想的饮用时间应该在装瓶后的第5-8年,寿命不超过10年。市价20-30美金的葡萄酒,陈瓶10年后品质达到顶峰,陈放不能超过20年。市价50美金以上的葡萄酒,才有陈瓶20年以上的潜力。不同于白酒的越陈越香的缓慢变化,名庄级葡萄酒陈年后的品质呈陡峭上升,而低端葡萄酒根本不适合陈放,陈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年。
试想一瓶打算跻身名庄的葡萄酒,经过橡木桶陈放9到24个月后,进入缓慢的瓶陈时间。陈瓶3-5年后或者8-10年,调酒师才能根据陈瓶后的表现,对当初勾兑酿造方式做出评价,并且对酿造流程做一些调整,例如发酵、浸皮的时间、新老橡木分别桶陈的时间比例。这时,距离当初采摘葡萄,已经过去了10年,要对本次调整再次做出评价,又在下一个10年或者20年之后,而且前后每次鉴定,最好经由同一个调酒师完成。
越是要出好酒,越是熬人。50美金以上的高级葡萄酒,不经历大师两三个瓶陈周期的打磨,无以成为名庄。调酒师这个行业特别需要家族的传承,那些从儿童时期就受到祖父辈言传身教熏陶的人,更容易成材。虽然法国葡萄酒的全世界的排名,已经从老二退到老三,但是最顶尖的那些调酒师,依然只出自有限的那么几个法国家族。葡萄酒调酒,可能将是地球上最后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了。
2020年的中国葡萄酒明星,当属宁夏产区,本年度在葡萄酒全行业萧条的主题下,宁夏名庄频频获奖。我们欣喜的同时,难免有几分担忧,宁夏产区出品的单价300元以上葡萄酒的名庄,已经有近百个。酒圈网要说的是,产区可以补贴葡萄种植,千万不要补贴酒庄,不要轻易介入葡萄酒全产业链。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
目前,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综合产值达260亿元。近年来,宁夏吸引了美的集团、正大集团、董明珠、郭广昌等知名投资商频频到访,考察投资。这让当地政府意识到,“一瓶酒的价值远超一吨煤”,且发展潜力巨大。但宁夏这个中国最大葡萄酒产区,也亟待葡萄酒产业的整体升级。2020年9月25日,宁夏自治区政府召集葡萄酒相关政府部门与主要酒企召开产业推进会,对“十四五”葡萄酒业发展规划进行最后的修订。参会人士透露,“十四五”期间,宁夏计划在现有规模上实现倍增——2025年葡萄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葡萄酒产值达到千亿元。
宁夏葡萄产业年综合产值由5年前的20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在许多政、商界人士看来,葡萄酒产业发展已关乎整个宁夏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突破现有市场瓶颈则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宁夏自治区政府对于葡萄酒产业扶持力度远超国内其他地区:对新建酒庄基地一次性补贴1500元/亩;低产园改造1000多元/亩;对在宁夏以外举行推介会,根据范围和效果给予补贴、奖励……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开始帮助葡萄酒企业进行推广——在东部各大城市设立40个农产品营销中心,拿出几千万元进行补贴销售;不定期组织宁夏各酒庄在福建、江苏、北京、广东等地联合推广;同时,政府主导创立了“贺兰红”葡萄酒共享品牌,并授权西鸽酒庄等当地龙头企业使用。
深圳附近一度聚集了上千家贴牌的手机厂家,最终通过市场的洗礼,也就出来OPPO、VIVO区区数个品牌,产区如果可以预测谁能成为葡萄酒名庄,那么神州大地早就遍地拉菲了。我们看《经济观察报》下面报道,显然宁夏产区已经有越位之嫌了,无论“小酒庄大产区“,还是"大酒庄大产区“,都不是政府应该做的,宁夏葡萄的品质好,只管鼓励种植,其他的交给市场:
从2011年起,宁夏自治区政府提出以“小酒庄、大产区”的模式发展葡萄酒产业。葡萄酒产地在宁夏,市场却在数千里外的沿海地区,“小酒庄”往往无实力全国营销。结果宁夏葡萄酒品质虽高,品牌知名度却低,定价虽高,却往往有价无市。
后来政府变“小酒庄、大产区”为“大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思路,就是试图引导企业扩大规模,使酒庄变成酒厂,降低售价,与外界接轨、与市场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