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啤酒的发展史
只要一提到啤酒,就会使人自然联想起啤酒王国——德国。事实上也是这样,自从亚洲人开始饮用啤酒起,德国风味的啤酒就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1)初期的德国啤酒
如前所述,啤酒并不起源于德国。据史料记载,曾经居住在现在德国北部地区的日耳曼民族,原属于狩猎民族,不耕种农作物,全部都喝蜂蜜酒。自四世纪起,日尔曼民族大迁移,到了六世纪,迁移到现在的德国南部地区定居,并开始耕种农作物,随后竟也能用大麦制造啤酒了。实际上,当时这一啤酒制造技术,是由罗马帝国征服法国后传入德国的。正如前所述,原始啤酒的制作方法是由埃及经北非、伊比利亚半岛、法国传入德国的。
六世纪初,改为信仰罗马天主教的日尔曼人,在768—814年时期,已发展为东起易北河、西至比利牛斯山脉的辽阔的国家。自那时候起,制造啤酒全由庄园改在教堂、修道院里进行。
庄园主们为祈求来世神主的恩赐,便主动施舍了土地、房屋等建造教堂和修道院,由此使啤酒制造发展成类似于庄园的规模。为应酬进出教堂和巡礼的人,制造啤酒的产量要远大于庄园。在修道院,全由道士们自己动手制造啤酒,因在制造过程中也做些研究,所以也能够制造出质量好的啤酒。
在当时,为了保证啤酒的质量,主要是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啤酒变酸及不愉快的腐败臭味。修道院里就是遵循了制造啤酒用具必须保持清洁卫生的这一要求。
(2)加入酒花的啤酒问世
从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随着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日趋发达,包括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都市以及即将形成的都市都已发展了啤酒制造业,啤酒的消费量随着都市的发展而增长。随之,啤酒制造同业者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矛盾,由此建立了保护相互利益的同业者公会组织,约束各方均服从于质量检查等严格地管理制度下制造啤酒。当时,都市制造的啤酒质量怎么也比不上修道院的啤酒,这样修道院的啤酒,无形中成了都市同业者们的眼中钉,由此屡次发生破坏、烧毁修道院啤酒制造场事件。十五世纪初,国王颁布了“修道院可以制造啤酒,但不得出售”这一法令,从此修道院的啤酒制造业逐渐衰退下去了。
酒花,最早(736年)是由斯拉夫人种植在德国南部地区。据记载,曾经是一位尼僧——希尔德卢加特(1098—1179年),首先将酒花作为一种草药用于啤酒制造。之后逐渐意识到酒花具有特殊的清爽的苦味、防止啤酒的腐败以及延长啤酒保存期的完美性质,从此,酒花就作为一种天然的草药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1516年,由巴乏利亚领邦的威廉四世提出、现在仍受德国政府保护的世界著名的“啤酒纯粹法”。啤酒纯粹法规定“啤酒只能使用大麦、酒花和水酿造”。
(3)啤酒王国
1480年的冬季,以德国南部地区为中心,抓住了低温期并研制出发酵、后熟的啤酒下面发酵法,减少了由酿造过程而引起的杂菌污染,啤酒的质量由此而得到了提高,啤酒酿造业的发展势头日趋高涨。
然而,德国的啤酒酿造业并非顺利地发展。1618年由于是非争端引起的矛盾,新老耶稣教徒之间发生了持续30年之久的战争,这场战争在德国北部地区更为残酷,战争前德国曾有二千万以上的人口,可是战争结束后,竟减少到只有七百万人。这场战争流失了大量的酿造技术人员,厂房设备惨遭破坏,大麦、酒花田地也遭荒废。幸运地是,在当时由于是学徒制传授,所以酿造技术才被继承下来。不然的话,若要恢复到战争前原貌,需要花费百年以上的时间也会使人相信的。
1769年,英国的焦耳·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781年他与马休·波耳顿合作,发明了把活塞运动改变成回转运动的结构型式,并成立了瓦特·波耳顿商社,最早制造出两台动力机器,据说这两台机器被伦敦啤酒公司购买,分别用于酿造用水和麦芽粉碎。
蒸汽机发明之前,英国制造的钵尔透(porter)黑啤酒是一种酒精含量稍高、酒花添加过量、保存性能良好的啤酒,深受消费者欢迎,因而出现过大量生产的良好时期。当时的啤酒厂均以马力作为生产动力,当然与用蒸汽机作为生产动力存在着悬殊的差别,由此蒸汽机的问世,在短期内很快就被用于啤酒制造。据说,1800年时期,啤酒制造过程中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啤酒生产量,质量比以前更稳定,价格也便宜。
恰好也是这一时期(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推翻封建制的浪潮也涉及到德国。1805年,巴伐利亚国王下令,全部废除了由原同业者公会对啤酒制造所实施的制度。自1830年起,德国的啤酒技术人员相继前往英国等地进行传授啤酒制造技术。这一技术传播是以德国南部地区的优良酒花品质和采用独特的下面发酵法酿造上等啤酒质量相结合。从此,德国的啤酒酿造技术传播全世界,进而使德国的啤酒业发展成不愧为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啤酒王国。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