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葡萄酒是一种文化涵义非常深厚的消费品,但是“葡萄酒佐餐文化”却很少有人提到,您能够给我们解释一下吗?“葡萄酒佐餐文化”有哪些内容?
邓总:从定义上讲“葡萄酒佐餐文化”就是葡萄酒辅助人们餐饮,从而达到健康的文化。 “葡萄酒佐餐文化”的内容比较多,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一方面是推崇“葡萄酒佐餐文化”本身的内涵;第二方面是支撑“葡萄酒佐餐文化”的措施;第三方面是 维护“葡萄酒佐餐文化” 发展的基本保障。我认为推崇“葡萄酒佐餐文化”的内涵包括:第一个方面,对葡萄酒功能性内涵的宣传,首先是对人体的作用宣传,如抗菌、抗癌、抗诱变的作用;其次是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宣传,如镇静作用、助消化作用、利尿利用、杀菌作用、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等;第三是对葡萄酒中的营养成分的宣传,如葡萄酒中的 丰富的氨基酸及丰富的维生素。第二个方面,对合理而适量地饮用葡萄酒的方法的宣传:首先,教导经常饮用葡萄酒的人,绝不能忘记喝水。每天的喝水量在 l至 l.5升左右。其次,葡萄酒历来是作为佐餐饮料而存在的,应配合其它食物一起食用,最好是在进餐时饮用。第三,葡萄酒的饮用量。
我们推崇“葡萄酒佐餐文化”其实质是向人们推介葡萄酒是一种“佐餐酒”,是一种健康饮品,是对葡萄酒的一种重新定位。
记者:作为企业你们为什么要发起举办这样一个研讨会?其目的是什么呢?
邓总:我认为葡萄酒行业在产品定位上不够准确,甚至是走入了误区。我们一直把葡萄酒作为一种浪漫的、时髦的、高雅的产品,这仅仅是引导当今的葡萄酒消费的一个方面,而对饮用葡萄酒的实质性内涵却很少研究。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葡萄酒的消费大国,从各种年龄、职业、不同性 别的饮用葡萄酒饮用者身上我们发现,葡萄酒对他们来讲,更重要的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认为“喝葡萄酒体现浪漫”的意识并不是那么重要。
从中国酒业发展史,葡萄酒与啤酒具有相似之外,都属于外来文化。1892年由国人建立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和1900年由俄国人建立的乌卢布列斯基啤酒厂分别 标志着中国近代葡萄酒工业与啤酒工作的开始,然而中国啤酒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88年中国的啤酒产量为656.4万吨位于美国、德国之后,名列第 三;2002年中国的总产量实现2386.83万吨,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连续九年的世界第二的历史,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啤酒产销量第一的国家。啤酒 业如此快速的发展,正是基于人们对“液体面包”有了正确的认识,啤酒的功能性作用如解渴、提神、助消化、利尿等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你看看我们葡萄酒业到 2003年才达到30万吨,这的确值得我们葡萄酒界反思。因此,我们组织这次会议就是为了通过“葡萄酒佐餐文化”的研讨,对葡萄酒重新定位,推动葡萄酒业 的发展。
记者:你们能够跳出自己的企业,而站在行业的高度来从事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工作,确实令人佩服。您能否介绍一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广葡萄酒佐餐文化?
邓总:推崇“葡萄酒佐餐文化”不是我一个人或者我们几个企业能做到的,必须有更多的葡萄酒企业共同努力。我们只是抛砖引玉,当葡萄酒业的蛋糕做大了,才是中国葡萄酒的真正繁荣。但是,推崇“葡萄酒佐餐文化”必须有一套支撑“葡萄酒佐餐文化”的措施,我认为这是一个选择那些人群作为消费主要对 象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葡萄酒界把高收入的人群作为主要消费对象。假如当初中国的啤酒业也采取这一市场对策,在没有普及啤酒知识的前提下就开始进行高档啤酒的销售,我想中国的啤酒产销量不可能达到目前的水平。因此,我认为要想做大中国葡萄酒业的蛋糕,必须重新补上葡萄酒的大众化、平民化这一 课,重新对价格进行定位。只有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能喝得起葡萄酒,象卖啤酒一样的来卖葡萄酒,才能真正支撑“葡萄酒佐餐文化”的推崇,促进中国葡萄酒业的 快速发展。我们支撑推崇“葡萄酒佐餐文化”的措施其实质是对葡萄酒市场营运及价格体系的重新定位。
记者:你刚才提到必须重新补上葡萄酒的大众化、平民化这一课,你认为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邓总:首先需要的是我们葡萄酒行业的同仁对进行葡萄酒的大众化、平民化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并愿意在这运动中去销售自己的产品;第二需要有更多的葡萄酒企业调整营运策略,采用较低的零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长期消费葡萄酒;第三就是维护“葡萄酒佐餐文化”发展的基本保障:首先是调整产品结构, 如生产高中低档,以大众口感为主,生产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例如加汽葡萄酒;其次就是创新产品包装形态,最后是绝对确保产品质量,扎扎实实的来维护推崇 “葡萄酒佐餐文化”的进程。只有这样,我们葡萄酒业才能获得春天,才可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从才可能中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