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会员请[登录]  新用户请[免费注册]

关注老宓讲酒

查看购物车 现金兑换券 选购攻略 所有分类 用户申诉

团购热线

中国啤酒业的并购英雄(一)

  作为中国啤酒行业有史以来掀起大规模并购风潮的第一人,彭作义的名字正如今天的青岛啤酒,为业界熟知。在短短五年时间,他彻底扭转了青啤局面,也奠定了青啤在中国啤酒业的领先地位。他创立了 “金字塔”的理念,提出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思路,领导青啤集团进行收购,兼并了全国13个省市的42家啤酒企业;他让青啤从自己上任时年产量不足25吨到今天青啤产销量达到近500万吨;他让一个陷入危机的百年名牌企业摒弃恶疾,重振雄风,扬帆世界。

临危受命
  1996年6月,时任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彭作义,接到了去青岛啤酒集团公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的任命。 

  这绝对是临危受命,青啤的变革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当时的中国啤酒业正处在“多事之秋”:早在90年代初期,国外众多啤酒品牌争先恐后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百威、蓝带、朝日、生力等曾经十分生僻的洋品牌,一下子成了国人熟悉的字眼;同样看好啤酒市场的国内资本,也纷纷上马啤酒项目,全国一下子涌出了800多家啤酒厂,一派“诸侯争霸”的局面。而曾有过辉煌岁月的青啤,虽然还背负着中国最大啤酒企业、国际知名啤酒品牌的盛名,但却明显地落后了。

  更令青啤震惊的是,1986年才兴办,当时设计年产才1万吨的燕京啤酒厂已经悄然崛起,到1995年,它的年产量一举超过青啤而跃居第一;与此同时,曾经风光一时的中策集团,经过南征北伐,相继收购了6家啤酒企业,总产量也超过了青啤。

  从第一到第二,再到第三,昔日的啤酒老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危机。为彻底摆脱这一局面,青啤曾经在不长的时间内换了几任厂长,但都没有重振雄风。彭作义并非不知道青岛啤酒这个品牌、这个企业对于中国啤酒业的意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也并非一点顾虑都没有。但他更有一种使命感,一种在更大的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渴望。从此,彭作义这个名字,与青岛啤酒、与中国啤酒业历史性地联结在一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链接:彭作义青岛啤酒这个品牌、这个企业对于中国啤酒业的意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也并非一点顾虑都没有。但他更有一种使命感,一种在更大的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渴望。从此,彭作义这个名字,与青岛啤酒、与中国啤酒业历史性地联结在一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第一次重大转折点

  走进了青啤大门的彭作义,开始用他对市场的理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中国啤酒业的这个“老大”把脉。

  1996年8月,上任1个多月的彭作义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发布了振兴、发展青啤的初步规划。后来,人们将这次“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会议”,称为青啤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点。青啤从此开始走上了调整发展的道路。

  彭作义在会上强调,青啤正处在“四面楚歌但大旗没倒的局面”,只有走出计划经济的“城堡”,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才能重振雄风。

  他分析了青啤的几大优势: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品质管理优势、政策优势等等,同时也指出了青啤在销售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奖罚机制、投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他说,青啤要振兴,必须治两种“病”:一是缺乏市场观念的病,一种是企业规模太小的病。他向干部职工们公布了青啤的振兴计划:1996年为调整年,1997年为基础年,1998年为发展年,3年时间让青啤打个翻身仗。

  循着这个目标,青啤人在市场探索中开始走出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彭作义的倡导下,青啤的干部职工第一次将目光投向高墙外的大街小巷、投向高墙外的市场。

  1999年,青啤集团终于夺回了中国啤酒老大的位子,重新开始扬眉吐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0 条评论

用 户 名: 酒圈网友
电子邮箱: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购买前请确认达到法定饮酒年龄!酒圈网不销售任何含酒精产品给18岁以下人士!

京ICP备2021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7000065

营业执照编号:911101087684815340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11080108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