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对“黔派浓香”习酒风格形成,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习酒浓中显酱,但又显而不露的风格,主要是把茅台的因子带进来了。”
他说的“茅台的因子”,有这样几层涵义:习酒高度重视了资源环境与酿造工艺形成的关系,高度重视了酿造工艺继承创新与白酒风格形成的关系;并通过辩证地认识和处理环境、工艺、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了科学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方法,将习酒生产纳入了依靠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白酒业界专家对习酒的继承与创新,则特别指出了其中的一个新亮点:在酿酒微生物研究方面,习酒实现了一种和谐——对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不是简单地强调某个单一的菌种,也不是强调某种单一的菌群,而是强调整个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强调微生物这一种群与另一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总结上实现的新飞跃。这表明,习酒已经走到了中国白酒行业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习酒正确、果敢的战略定位和面向明天不确定性的有效战略管理,增强了习酒品牌应变化解危机与挑战的能力
正确、果敢的品牌发展战略是推进习酒企业经济得以跳跃式增长的“起跳板”,也是习酒“由蛹化蝶”、从弱变强的推动力。
习酒人面向明天的“不确定性”,量身定位的品牌战略是:致力建设贵州浓香白酒生产基地,精心打造贵州浓香白酒第一品牌;制定的生产方针是:恪守质量第一,坚持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确立的价值观取向是:质量诚信,经营诚信,价格诚信,推介诚信。履行的历史使命是:“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习酒人始终不渝地视上述各个方面为习酒的生命和灵魂来加以爱护,将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意识融入了习酒品牌打造的全过程。
在白酒生产源头,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不论是对酿酒原材料(高粱、小麦)供应商的选择,对原辅材料入库、投料时进行的质检把关,还是在新酒鉴香、基酒盘勾、及至成品酒勾兑的工序环节,都始终如一坚持“酒勾酒,绝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
很多时候,为了保证成品酒达到市场所需求的质、色、香、味、感俱佳的理想境界,所采用的样品酒竟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与此同理,习酒的质量,说它好,绝不凭一时、一批定论,而以长期稳定不变为标杆。
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视角审视习酒质量诚信度,最令心感到放心的是:其内在品质实现了“绿色,有机,自然,健康”的恒定性和品味风格的无变异性。
习酒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自力说得很透彻: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如果不恪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不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不树立“无情不商,诚信为本”的理念,不拥有敢于让经销商、供应商富起来的思想观念和气魄,即使花费的功夫、付出的成本再大,难于形成企业品牌的鲜明个性化风格,难以使品牌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独具习酒企业特色的“情商文化”和“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规范,丰富了习酒品牌内涵,提升了习酒品牌的附加价值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
习酒将自己首创提出的以尊商、亲商、扶商、富商、安商、乐商为构成元素的“无情不商”,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弘扬传统优良商业道德规范的“诚信为本”,融入习酒品牌打造,率先垂范,使之转化为一种独具习酒品牌特色的“情商文化”和“诚信文化”,丰富了习酒的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了习酒品牌的附加价值。
习酒品牌的背后是习酒品牌文化。
这犹如一只“无形的手”,不断地推动着习酒品牌建设的进程,不断地提升着习酒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地促进着习酒“无贵州主体市场不稳,无省外战略重点市场不强”的市场战略的实施。
“不要把竞争看作是争夺第一的竞争,而是通过竞争变得与众不同,更独特。”这是习酒品牌之所以能在国内白酒品牌角逐中越来越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导向消费感染力的根本原因。
探索习酒何以成为中国白酒的一个“大品牌”发展途径,借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说的两句话,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了:
——习酒依托茅台集团发展了10年,十年磨一剑。这10年,习酒不光是在做产品,还扎扎实实地在做品牌,做企业。近几年,我在参加白酒品鉴和对企业考察调研的活动中发现,习酒取得的成绩是最好、最突出的,它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扭转了我本人过去对黔酒的一些片面认识。
——习酒原来就是中国白酒银质产品,是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的优质酒。它有悠久的酿造历史积淀,还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再加上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有这么大的品牌无形资产,有质量这么好、品味风格的这么好的白酒,应尽快地运作好这个习酒品牌,让品牌优势尽快地转化成为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