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电影观众能够拒绝“爱神”玛丽莲·梦露的迷人风采,也没有哪个熟悉葡萄酒的人可以抵挡勃艮第葡萄酒的醉人芬芳。只要你亲口品尝过它,哪怕只是一次或是一滴,你也会举起双手,对上述结论顶礼膜拜。
与举世闻名的波尔多比较起来,勃艮第不仅是法国最为古老且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同时更是全世界红葡萄酒产地中最为常见的主要发源地。正像位于这里的著名红酒产区科尔多省又被俗称为“黄金坡”一样,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勃艮第的每一块土地,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种比喻。至于这里出品的红葡萄酒,自然也以其绝无仅有的优异品质,成为风靡当今国际的第一品牌。说起勃艮第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及光辉历程,对于那些热爱葡萄酒并对其有所了解的人而言,其实早已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寻常事情了,似乎完全没有再作过多赘述的必要。即便是不知道或是干脆还没有体会到葡萄酒之妙处的众多人士,只要给他一个机会的话,相信这些人也会毫不犹豫地爱上这个原本可能显得陌生的名字。因为那样的一种滋味或者说是一种风情,确实是难以抗拒得了的。
修道士创造的奇迹对葡萄酒的历史了解越多,往往就越能感觉到它对于自身品质的那一份狂热甚至可以说是极致的追求。而在那些因此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故事中,无论是造酒或品酒的人,或者是葡萄酒本身,都体现着人类对于完美主义的一种无尽向往和执著追求。
在史学家看来,所谓的葡萄酒文化是从2600多年前的法国开始的。勃艮第地区不仅是目前法国科尔多省境内规模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同时也以其自身独有的悠久历史,成为最能代表法国葡萄酒文化的一种象征。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勃艮第葡萄酒的始酿造者,竟然是早期的西多会(Cistercians)修士。难以解释的是,大多数的宗教都对酿酒具有某种狂热的爱好,也正是在这种爱好的驱动下,这些虔诚的修士们竟然创造出了世界上最美的葡萄酒。根据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可以得知,这些教会里的修士们确实堪称中世纪时期最为货真价实的酿酒专家。早在1000多年前,他们就已经把第一株葡萄树种植在了索恩河畔,并由此开启了勃艮第葡萄酒的伟大历史;也正是他们终年在废弃的葡萄园里砸石头,并且一直希冀着能够凭借对于葡萄品种的研究与改良这一途径,去实现自己与上帝的亲近。1153年以后,西多教会开始在整个科尔多省种植葡萄,其生产规模也扩大到了欧洲各地的400多个修道院。他们不仅提出了“相同的土质可以培育出相同款式的葡萄酒”这一概念,甚至还会为了寻找合适的土壤而用舌头去品尝、分辨土质的优劣。到了13世纪,由这些教会生产出的勃艮第红葡萄酒开始逐步扬名欧洲大陆,并最终在十五六世纪的时候得到了“欧洲最好的葡萄酒”的普遍认同。直到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以后,由于修道院的解散和贵族庄园被陆续没收清算,勃艮第的葡萄园才被化整为零,成为了一个个很小的园场。现在回顾起修士酿酒这件事,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些最奉行禁欲主义的人,却酿造出了世界上最具有浪漫风情的葡萄酒呢?当那些不到28岁就死去了的修士们,在葡萄园中砸着石块或是用舌头去品尝土壤滋味的时候,闪动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却是一种对于宗教和上帝的狂热的膜拜与向往。也许只有这样的一种狂热和向往,才能酿造出这种独步天下的勃艮第红葡萄酒吧!可无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这些故事却构成了欧洲葡萄酒历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一个传奇。至于说到早在这些修士们最为辉煌的时代里,就已经诞生于世的“罗曼尼·康帝”牌红葡萄酒,则更是堪称一个永恒的传说了。如果把葡萄酒比拟为佳人的话,那么由黑比诺葡萄制成的这种勃艮第经典红葡萄酒便是其中最为倾城倾国的那个绝代佳人了。在浪漫的巴黎人心目中,只有最具唯美品质的它才能代表勃艮第乃至于整个法国所拥有的红葡萄酒文化及其独一无二的酿造艺术。虽然种植着用于酿造“罗曼尼·康帝”的葡萄原料的康帝酒园,曾在路易十五世时期被皇帝的情妇蓬巴杜夫人从当时的康帝家族掠夺而去,但其传统的康帝作业方式和经营方法却得以完好地保持下来,并由此保证了这里种植的黑比诺葡萄可以酿造出质量绝佳的上等佳酿。又因为这里选用的木桶通常都是由经过3年风干的新橡木制成,而且平均每三株收获量极低的葡萄树才能酿出一瓶“罗曼尼·康帝”顶级产品,所以该酒的年产量仅有少得可怜的6000瓶,以至于全世界的酒业专家才会对这种具有高雅、神秘等特质且又品质极高、产量极少的美酒如此地顶礼膜拜。而售价年年飙升的它更是被酒学名师罗伯特·帕克等行家形象地称为是“百万富翁所藏之酒,亿万富翁所饮之酒”!还有什么能比亲口品尝到这样的美酒更为幸运的事呢?因为它所代表着的是一种堪称完美的红葡萄酒品质。而一旦完美的事物真的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我们还会有其他的任何奢望吗?
一千个钟爱的理由占据着法国的心脏位置的勃艮第,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意义。只有在这样的土地上,才能孕育出如此这般的绝世美酒,也由此给予了不同时代的人们衷心热爱它的各种理由。
之所以勃艮第红葡萄酒至今仍被认为是集最为浪漫与最为唯美的种种品质于一身的酒中极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整个法国葡萄酒产区内至今仍保留着手工业操作最为密集的地方。勃艮第人直到今天仍然一直遵守着一个基本的传统原则,那就是决不批量生产葡萄酒。而当地人对葡萄酒业所倾注的这种甚至有些执拗的人文传统,自然都毫无疑问地融入到了那些泛着红色光泽的美酒中。一代文学家王尔德在他的传世名作《我的死去了的回忆》中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勃艮第:“那是我迄今唯一能想得出来的让我一辈子安宁的地方,唯美的境界里有着我生命的唯美归宿。”事实上,勃艮第出品的红葡萄酒第一天起就始终以其堪称完美的品质,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无数名人名家,并也由此创造着只属于它自己的那一份无上荣耀。仅就顶级酒品而言,勃艮第出品的红葡萄酒也要普遍比波尔多的同类酒品昂贵得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也许正如一些著名酒评人所评价的那样:在对比着进行品尝的时候,勃艮第的产品似乎带着某种仙气,而波尔多的同类酒品则要显得更加俗媚化一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拿破仑·波拿巴才会毫不犹豫地把勃艮第地区出品的“香贝丹”(Chambertin)作为自己的最爱,而乔伏特庄园则是他的军队过往时必须要行礼的酒庄。无独有偶的是,作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的路易·波拿巴,也曾在1865年来到勃艮第地区体恤民情,而当地的官员们自然是用这里的葡萄酒作为自己招待皇帝的最好礼物。仅仅在5年之后,已经成为普鲁士军俘虏的拿破仑三世,竟然也在被押解的途中大谈“酒经”时反复强调他最难忘的便是“勃艮第的新酒”。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上,对这种美酒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有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保罗·西涅克。这位一生酷爱自然风光的画家,不仅因为法国的美景流连忘返,而且更加醉心于这里出品的美酒。由他创作的多幅以此作为主题的杰出画作,至今仍被分别珍藏在当地的美术馆与博物馆中。至于曾经一度叱咤于世界政坛上的戴高乐将军,也在半个世纪前来到过这里。在返回巴黎后,已经完全被美酒征服的一代将军还曾对当时到访的西德总统阿登纳说:“等到法、德两国和解的那一天,我一定要请你去勃艮第喝那里的‘新酒’!”即便有一千个钟爱的理由,也无法一一解释这些历史名流和风云人物为什么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勃艮第出品的红葡萄酒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也许一切真的就像电影《杯酒人生》中的葡萄酒爱好者迈尔斯所说的那样吧:“这是种很难伺候的葡萄……它喜怒无常。只有当你花大量时间去照顾它,真正地懂得它潜在的巨大美丽,知道怎么样全身心地投入去哄它、呵护它……只有这样,它才会给你它那最有灵气、最敏感、来自最远古的、最不被人所忘怀的让人为之颤抖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