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沟的约翰山是超级的历史名园,约翰山酒成为莱茵河酒的代表,使得到莱茵河的一般游客也知道约翰山酒园。每逢假日,一辆辆的游览车把约翰山挤满,每个游客不久即变成酒客,留下美妙回忆。但对品酒客而言,莱茵沟实际引人垂涎的却是几十分钟车程的罗伯特.威尔园。
莱茵沟有10个酒区,其中最小的仅有11公顷大,名为“伯爵山”(Grüfenberg)。这是一个西南至东北走向、仅有10~30度倾斜的小山区,地理、土层结构和周遭并无不同。早在12世纪时,就已经辟成酒园,属于当地莱茵伯爵的采邑。1258年,在官方文件上正式登记成园。3年后,伯爵将此园贡献给教区的艾尔巴赫大教堂,此园遂成为教产。往后的几百年物换星移,本园区又转到权贵之手,一直到19世纪末才转到现在的主人名下。
在伯爵山西边有一个基德利(Kiedrich)小镇。伯爵山园区以后就冠上镇名,以有别于全德国不计其数的伯爵山、子爵山及男爵山。基德利镇上有一个新教的教堂,教堂旁矗立了一幢显眼、外墙露有木条间隔装饰、英国都铎式的洋房。原来这是19世纪初一位英国男爵苏顿(Sir John Sutton)在此传教时所建,这幢洋房遂成为本镇的地标。
1870年,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精心策划下,展开了普法战争。这个关涉德国统一以及日后整个欧洲局势,甚至改写人类历史的战事,直接影响了一位平凡人物的一生。这个名为罗伯特-威尔的文学博士,本来在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德语及德国文学。威尔教授在当时全世界最具文艺气息及最先进的巴黎享受人生,并打算终老于斯。但“两国交恶,罪及苍生”,威尔教授被迫放弃教职,离开法国。
威尔返回祖国后,担任了一阵子的新闻记者,但兴趣缺缺。不久,威尔教授听到他在基德利小镇担任牧师的弟弟提及有一幢英国式别墅要卖,同时旁边的伯爵山园区也有求售消息。何不投身葡萄酒业-威尔教授动心后,遂于1875年买下此别墅,接着也从当地权势第二大的贵族格洛尼斯坦骑士(Ritter zu Groenesteyn)手中购进伯爵山3.3公顷的园区,正式挂起“罗伯特.威尔博士园”的招牌。
威尔博士改行做酒农后,好运来临。普法战争后,德国战胜而统一,造成德国国势剧升,国内工商业一片欣欣向荣。德国莱茵河美酒在伦敦、圣彼得堡的价钱远超过波尔多的木桐堡、玛歌堡。本园也搭上了繁荣列车,陆续收购了伯爵山的其他园区,一直到现在已在此山拥有2/3的面积(8公顷),其中3公顷分由 12个小酒农所有。
威尔园日后遇到一位“贵人”——德皇威廉二世。这位爱摆排场、喜欢外交饮宴的皇帝,尽管不太喜欢葡萄酒而喜欢啤酒,但是在皇家及官方宴席上,永远少不了来自威尔园的葡萄酒。一位当时的皇室礼宾大臣欧林堡伯爵 (GrafAugust zu Eulenburg)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记录下每年必须购进的名酒,包括法国拉图堡、玛歌堡、海德塞克(Heidsieck)及酩悦 (Moetet Chandon)香槟、匈牙利多凯酒以及莱茵沟的伯爵山酒。
尽管德皇酒窖中不乏其他德国名园的佳酿,但据说德皇本人特别钟情本园,每逢重大事件(如银婚)甚至倒台前夕,仍指定饮本园的美酒。
“士有所好,下必随之”,每年皇帝的订单(每瓶高达160马克,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使得不少人想试试,到底“皇帝的口味”如何?
威尔园经过100年的风光,到处扩张园区,至今已达到50公顷。到了1970年以后,受到外国酒蓬勃发展的影响,德国葡萄酒的外销亮起红灯,国内市场也呈现萎缩。园主——当年创园老园主罗伯特的孙子威廉-威尔长年卧病在床,无力照料园务,本园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